时间: 2025-05-05 10:1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7:56
未曾言托,料经年宿雁,只留虚邈。莫再问寄梦东风,向人后横斜,更成轻薄。休也相思,绿窗下烛魂萧索。任一帘淡月,穿冷朱楼,坠残红药。樽前曲殇自若,叹凄清旧唱,几回吹角。总怕是空对愁浓,纵能避悲声,晚寒难却。等此春消,别馆里了无芳萼。剩多少柳前乱絮,为谁尽落?
这首诗表达了长久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作者未曾托言表白,推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那些宿雁只留下了遥远的身影。不要再问我寄托给东风的梦,向那人倾斜的思绪更显轻薄。不要再相思了,绿窗下蜡烛的灵魂显得萧索。任凭一帘淡淡的月光,穿透那冷清的朱红楼阁,落下了残败的花瓣。在酒樽前的悲歌依旧,叹息着凄清的旧曲,几次吹角声响起。总是害怕空对浓愁,虽然能避开悲鸣,晚寒却是难以抵挡。等到春天消逝,别馆中再无芳香的花瓣。剩下多少柳树前的乱絮,为谁而落?
作者介绍:添雪斋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一个感伤的春末,正值个人情感的低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失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解连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惆怅的氛围。诗人在开头便以“未曾言托”引出主题,展现了情感的压抑与无法言表的苦涩。接下来,通过对“宿雁”的描绘,诗人将思念的情绪推向了深邃的境地,表现出一种孤独与空虚。
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东风”、“淡月”、“柳前乱絮”,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诗意,也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人事的无常。尤其是“绿窗下烛魂萧索”,烛光的微弱与窗外的月光形成对照,突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樽前曲殇自若”一句,表达了尽管心中悲伤,但仍需面对现实,甚至在酒中寻找短暂的慰藉。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最后的“为谁尽落”则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无奈与对往事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以及面对失去时的无奈与哀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思念和孤独的刻画,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浓厚的情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未曾言托”指的是什么?
“绿窗下烛魂萧索”中的“烛魂”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宿雁”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