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09:01
频报园花照眼明,蹒跚正废下堂行。
拥衾又听五更雨,屈指元无三日晴。
不奈病何抛酒醆,麤知春在赖莺声。
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生病期间的心境。他常常看到园中的花朵,色彩鲜艳,令他心情愉悦,但因病行动缓慢,只能在屋内徘徊。夜晚躺在被子里,听着窗外五更时分的雨声,数着已经过去的三天,心里感到失落,因为这几天都没有晴天。面对病痛,他不得不放弃饮酒,虽然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但仍然依赖于黄莺的鸣叫来感知春的气息。窗前有一枝花自浸在铜瓶里的水中,看着它,心中感到欣慰,因为它与时光依然相连。
“春在赖莺声”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息依赖于黄莺的鸣叫,这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古代诗词中,黄莺常被用以象征春天的到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风格豪放悲壮,情感真挚,尤其以诗歌和散文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
《病足累日不能出庵门折花自娱》写于陆游晚年,彼时他因病卧床,无法外出,借诗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他在病痛中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诗人因病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前两句“频报园花照眼明,蹒跚正废下堂行”展现了诗人即便在病痛中,仍然对春花的美丽充满了欣赏之情,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后面的“拥衾又听五更雨”则流露出了一种孤独与凄凉,五更时分的雨声更是增添了夜的寂寥。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对病痛的无奈与对春天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厚的情感。最后一句“一枝自浸铜瓶水,喜与年光未隔生”则是一个美好的意象,表现了即使在困境中,生命的韧性与希望依然存在。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真挚,体现了陆游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表达了在病痛中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陆游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中“频报园花照眼明”意指什么?
A. 花开得很美
B. 花的颜色很暗淡
C. 花开不久
答案:A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外出?
A. 天气不好
B. 生病
C. 没有人陪伴
答案:B
诗中提到的“五更雨”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晚上
B. 清晨
C. 正午
答案:B
陆游的《病足累日不能出庵门折花自娱》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反映了对春天的渴望,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春雨对大自然的滋润与生机。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