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7:15
广莫亭前秋气清,
招邀酒伴走庖兵。
悠悠谁解知真意,
乐只应须在太平。
直到上峰饶独步,
尽收下界入双明。
满头芬馥随归马,
惟有黄花不世情。
在广莫亭前,秋天的气息清新宜人,
我邀请酒友们一起走进厨房准备美食。
然而,谁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悠远的情趣呢?
快乐应该是在太平盛世中才能得到。
直到我走到山顶,独自欣赏四周的美景,
尽收眼底的景色映入我的双眼。
满头的芳香伴随归马而来,
唯独那黄花却代表着不屈的情怀。
陈著,字子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之美,抒发个人情感,尤擅长表现秋天的意境,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怀。
本诗作于重阳节期间,正值秋季,时节的变换让诗人感受到浓厚的季节气息。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并寄托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清新气息和登高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平和安定时代的渴望。开篇以“广莫亭前秋气清”点明时令,接着通过“招邀酒伴走庖兵”的日常细节,展现出一种愉悦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到的“悠悠谁解知真意”,引发人对生活深层意义的思考,似乎在质疑当今社会中是否还有人能够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接下来的“乐只应须在太平”,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情感愈发浓烈,登高远眺之际,诗人感受到的“尽收下界入双明”,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最后以“满头芬馥随归马”结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又有对自然的感悟,尤其是“惟有黄花不世情”的结尾,暗示了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寄托自己对太平盛世的期待,同时反映出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高洁情操的坚守。
诗中“广莫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诗人认为快乐应当存在于什么样的时代?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然而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与陈著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展现出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却各自通过不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