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到梅山次韵弟茝

《到梅山次韵弟茝》

时间: 2025-04-26 21:50:39

诗句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39

原文展示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的家中,看到一位光头的老翁,孩子们欢笑着奔跑。
坡上的竹子随风摇曳,楚地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不如分出一半地方,互相扇动着一瓢清风。
世间的事务与我无关,何妨让诗歌自我昂扬。

注释

  • 秃翁:光头的老人,常用来形容智慧或超然的长者。
  • 坡竹:指坡地上的竹子,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楚兰:指楚地的兰花,象征着文人雅士的品位和情操。
  • :何不、为什么不。
  • 席地:在地上铺开,表示随意和自在。
  • 世事非吾分:表示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

典故解析

  • 楚兰:楚地以兰花闻名,古代文人常以兰花比喻高洁的人格。
  • 坐而论道:古代文人常常在山水之间,讨论诗文,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梅山时,表现了他对山水美景的欣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正值宋代,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尘嚣,诗中反映了这种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居图。不仅有老者的智慧,更有儿童的天真,形成了世代相承的和谐画面。接下来的“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诗意。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最后一句“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则是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洒脱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山中的人见到一个老者,儿童们欢快地走来,显示出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
  2.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竹子的摇曳和兰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3.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提议大家一起分享空间,互相扇动风,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动。
  4.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强调了诗歌的独特价值。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坡竹势飞动”,使竹子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如“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世俗的超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这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家: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秃翁:象征智慧与经验。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
  • 坡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楚兰:象征优雅与文人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秃翁”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人
    • B. 智慧的老人
    • C. 动物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超然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中问答》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陶渊明与田园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句 其一 报主希卫霍,分旄树殊功。幸际升平时,脱剑并櫜弓。蓑笠漫扶犁,相约事春农。句芒土膏动,播种分稑穜 劝农 重游洞庭 呈孙元素 乞赀曹勣 早春雪霁过灵趵泉赠玉瞿上人 景阳井 咏左伯桃羊角哀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雷鸣瓦釜 水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遗碍 瞰瑕伺隙 禾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水瓮 巳字旁的字 赍志没地 水盗 行童 门楣倒塌 包含信的词语有哪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甘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