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按麦行和魏定父韵

《按麦行和魏定父韵》

时间: 2025-05-10 08:53:47

诗句

号啼莫怪妻子疏,麦秋恰了偿官租。

嘘嚅湿沫鱼在陆,伤时令我思唐虞。

平和还易有何说,大要丰财贵知节。

相扶相吊来流亡,问言豆叶何时黄。

远哉天道所不晓,人比前年孰多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3:47

原文展示:

号啼莫怪妻子疏,麦秋恰了偿官租。
嘘嚅湿沫鱼在陆,伤时令我思唐虞。
平和还易有何说,大要丰财贵知节。
相扶相吊来流亡,问言豆叶何时黄。
远哉天道所不晓,人比前年孰多少。

白话文翻译:

不要怪我妻子对我疏忽,麦子成熟正好可以偿还官租。
我叹息着湿润的泡沫,像鱼在陆地上挣扎,
伤感时令让我思念唐虞的盛世。
平和的日子还有什么好说的,
主要是丰收的财物珍贵,懂得节俭才是重要。
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悲伤,都是流亡的人,
问问豆叶何时才能变黄。
遥远的天道让人难以知晓,今年的人比去年又增加了多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号啼:指哀号、哭泣的声音。
  • 官租:指国家征收的租税。
  • 嘘嚅:形容叹息或呜咽的声音。
  • 唐虞:指古代的唐、虞两个朝代,象征盛世。
  • 平和:指安定、平静的状态。
  • 丰财:指丰盈的财物。
  • 知节:懂得节制、节俭。
  • 豆叶:指豆子生长的叶子,象征农作物。

典故解析:

  • 唐虞:唐虞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盛世,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安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风格多样,常以农事、时令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麦秋的丰收与国家赋税的关系,反映社会的经济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按麦行和魏定父韵》通过对农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开篇以“号啼莫怪妻子疏”引入,表现了诗人因生活压力而感到疏远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接着提到“麦秋恰了偿官租”,则体现出丰收与赋税之间的紧密关系,暗示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中“嘘嚅湿沫鱼在陆”的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伤时令我思唐虞”一句,深切地表达了对盛世的渴望,反映出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不满。

全诗最后以“远哉天道所不晓”结束,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变化,深思社会的变迁与命运的无常。这种情感深切而真实,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号啼莫怪妻子疏”:以悲伤的号啼开头,表明诗人因生活压力对亲人疏忽的歉意。
  2. “麦秋恰了偿官租”:麦收的时节正好可以偿还国家的租税,反映出农村生活的艰辛。
  3. “嘘嚅湿沫鱼在陆”:以鱼在陆地上挣扎的意象,表现诗人无奈与痛苦的心情。
  4. “伤时令我思唐虞”:对古代盛世的怀念,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渴望。
  5. “平和还易有何说”:平静的生活难以言说,表现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
  6. “大要丰财贵知节”:强调节俭的重要,反映对物质生活的深思。
  7. “相扶相吊来流亡”:描绘流亡者的困境,强调人们相互扶持的情感。
  8. “问言豆叶何时黄”:对农作物生长的期盼,表现出对生活的关心。
  9. “远哉天道所不晓”: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
  10. “人比前年孰多少”:感叹人们在流亡中变化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嘘嚅湿沫鱼在陆”用鱼在陆地上挣扎比喻生活的艰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丰收、赋税、流亡等现实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与人道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秋:象征丰收,体现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 :象征无助与挣扎,反映诗人的内心痛苦。
  • 唐虞:象征盛世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 豆叶:寓意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之道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唐虞”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盛世
    C. 战乱
    D. 流亡

  3. 诗中“嘘嚅湿沫鱼在陆”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奈与挣扎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王之道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流亡,而杜甫则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国家和个人的苦难。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现的侧重点不同,王之道更关注个体的感受,而杜甫则侧重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观荆玉篇 答洛阳主人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答韩使同在边 赠赵六贞固二首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感遇·之卅四 感遇·之卅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纷腾 齒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见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狂愚 李天王 迟回观望 虱多不痒 尝敌 上面 咸嘴淡舌 疑结尾的成语 锦团花簇 克字旁的字 包含叠的成语 钩玄提要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