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3:24
去年入山时,孟夏暑犹薄。
来观云母泉,阴崖坐盘礴。
老禅披荆榛,经营始兴作。
山空斤斧响,丁丁振林壑。
挽仰恰周星,炎赫若凌薄。
昨朝发岳阳,东风怒还恶。
惊涛送轻舟,十里沙头落。
投凉不待晓,肩舆上硗确。
僧徒笑相迎,此意安可却。
高亭荫白茅,群峰峙青廓。
偕行二三子,临泉一杯酌。
呼僮瀹石鼎,煮汤旋和药。
谁令俗士驾,急去能不怍。
历成数句语,聊发后来噱。
去年夏天,我进入山中时,孟夏的酷暑尚未显现。
我来这里观赏云母泉,坐在阴凉的悬崖上,感觉气势磅礴。
一位老禅师正在披荆斩棘,开始经营这片荒山。
山中只有斧声回响,丁丁声震动林壑。
仰望星空,感觉炎热如同凌空而降。
昨日上午我离开岳阳,东风怒号,天色阴沉。
惊涛拍打轻舟,十里沙滩上沙石飞落。
投身凉爽之中,不等天明,肩舆便上了高地。
僧侣们笑着迎接我,这种情意怎能拒绝。
高亭在白茅草的荫蔽下,群山矗立于青天之中。
我与几位朋友同行,临泉饮酒,举杯畅饮。
呼唤小僮煮石鼎,热汤渐渐和药。
谁让世俗之人驾车匆匆而去,难道我不能不心生怅惘?
写下这几句诗句,聊以发泄我后来的幽默。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写于绍兴三十二年,正值夏季,诗人游历山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哲理,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思考。
王之道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山中游历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和谐。开篇回忆去年入山的情景,诗人感受到孟夏的暑气尚轻,带着一丝对自然的敬畏与喜爱。接着描写云母泉的美丽,老禅师的勤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的“山空斤斧响”与“丁丁振林壑”相互呼应,展现了劳动的美好和自然的回应。整个诗篇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尾处的反思更引人深思,诗人对世俗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更具深刻的哲理意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人描写的“云母泉”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生态环境
B. 自然美
C. 人文历史
诗中提到的“老禅”指的是?
A. 年长的和尚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山石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