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38
寄友人
王安石
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
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
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
我在漂泊的旅途上无尽无休,向西南望去,百感交集,不禁叹息。
江水流淌,泪水涌出,最终汇入大海,风吹散了我的梦,带走了回家的希望。
我的一生充满苦难,仿佛要将我的骨骼都消磨殆尽,而今天在这陌生的地方再次看到了花。
我希望我的身体能像草木一样,与根株相依相守,度过这无尽的年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风吹魂梦去还家”,可以理解为离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古时流传着许多因思乡而引发的故事,反映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宋代的“变法派”代表人物,主张改革。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寄友人》写于王安石的漂泊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正处于政治动荡与个人失意的时期,王安石更是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苦涩。
《寄友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友情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飘然羁旅”开篇,给人一种无法摆脱的漂泊感,表达出他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诗中多次提到泪水与思乡之情,深刻体现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今日殊乡又见花”,再现了在异乡的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仿佛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
最后两句“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更是深化了主题,诗人渴望能与自然融为一体,逃离世间的苦难与纷争。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反映了王安石对友谊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寄友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安得此身如草树”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渴望自由
B. 希望能与自然长相守
C. 渴望名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寄友人》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着重于家庭的情感。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