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4:31
游嵩山
作者: 程颐 〔宋代〕
鞭羸百里远来游,
岩谷阴云暝不收。
遮断好山教不见,
如何天意异人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遥远的旅途中,疲惫不堪地来到嵩山游玩,然而山中的阴云密布,景色模糊,无法见到美丽的山川。作者感叹,为什么老天如此安排,让人无法欣赏到美好的风景,似乎是与个人的愿望背道而驰。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嵩山”本身就是中国五岳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嵩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高大和雄伟,常常与道教、佛教文化相关联。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号阐斋,宋代理学家,程朱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多表现自然之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含蓄。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理学兴起的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向文人雅士倾斜。程颐作为理学家,游历名山大川不仅是为了陶冶情操,也在于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哲学的思考。
《游嵩山》一诗,展现了程颐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命运的感慨。诗的开篇“鞭羸百里远来游”展现了作者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决心,描绘出一幅旅途艰辛的画面。然而,接下来的“岩谷阴云暝不收”则转折了这种期待,描绘出游览时的失望与无奈。山的美景被阴云笼罩,无法一见,令人心生惆怅。
这首诗在情感上引发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在面对大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控时,个人的渺小与无奈显得尤为突出。诗末“如何天意异人谋”更是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关系提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与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表达个人感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鞭羸”指的是什么?
A. 疲惫的旅途
B. 美丽的风景
C. 轻松的游玩
D. 远道而来的马车
诗中“遮断好山教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平静与安宁
D. 希望与期待
诗的最后一句“如何天意异人谋”表明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人生的热爱
D. 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