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06
江月晃重山
陆游 〔宋代〕
芳草洲前道路,夕阳楼上阑干。
碧云何处问归鞍。
从军客,耽乐不思还。
洞里神仙种玉,江边骚客滋兰。
鸳鸯沙暖鹡鸰寒。
菱花晚,不奈鬓毛斑。
在芳草洲前的道路上,夕阳映照着楼上的栏杆。
我在碧蓝的云彩中,何处去问归途的马鞍?
身为从军的客人,沉迷于眼前的欢乐而忘却归还。
洞中神仙种植着玉石,江边的骚客却栽培着兰花。
鸳鸯在沙滩上感到温暖,而鹡鸰却觉得寒冷。
菱花晚照之下,我无奈地看着鬓发已白。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抒发爱国情怀闻名。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国破家亡,他的诗作常反映出悲愤与忧国之情。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积弱的时期,诗人常常怀念往昔的辉煌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江月晃重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通过“芳草洲前道路,夕阳楼上阑干”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高楼的栏杆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惆怅的感觉。而“碧云何处问归鞍”则引出诗人对归乡的思考,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诗人提到“从军客,耽乐不思还”,这句直指从军者在外的生活状态,他们往往沉溺于眼前的享乐,而忘却了归家的心情。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也暗含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诗人提到“鸳鸯沙暖鹡鸰寒”,通过对比表现出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感受,生动地传达了温暖与冷漠的对比,进而引发读者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而最后一句“菱花晚,不奈鬓毛斑”,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穿插着深刻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体现了陆游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归乡无奈的感慨,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意象的运用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芳草与夕阳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芳草洲”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诗人居住的地方
C. 生长芳草的洲滩
D. 一座庙宇
“鸳鸯沙暖鹡鸰寒”中的“鸳鸯”象征:
A. 孤独
B. 爱情
C. 友情
D. 自由
诗人对归乡的情感是:
A. 期待
B. 无奈
C. 幸福
D.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