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9:02
梦绕天涯去意浓。
客愁春恨两匆匆。
绿波初涨桃花浪,
画鹢轻随柳絮风。
无笔力,判虚空。
关山千里两心同。
鱼书雁字都休问,
只看啼痕翠袖红。
在梦中,我游荡于天涯,心中思念愈发浓烈。
身为客人,忧愁与春天的遗憾相伴,匆匆而过。
绿水初涨,桃花如浪涌动,
画舫轻轻随风中的柳絮而行。
我无力笔写,只能看着虚空。
纵使关山千里,我们的心依然相同。
再也不问鱼书和雁字的消息,
只看那翠袖上留下的啼痕和红色的泪迹。
“鱼书雁字”是古代常用的书信传递方式,鱼书源自《庄子》,而雁字则见于《诗经》。两者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消息的传递。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其诗风清新,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与景物。
《鹧鸪天》创作缘起于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感慨,体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慨。开头两句“梦绕天涯去意浓”直接传达了诗人对游子的心情,梦境的模糊与思念的强烈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惆怅。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绿波初涨桃花浪”的春景,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但同时又暗含着“春恨”的忧伤,显示出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交织在一起。
诗中的“无笔力,判虚空”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情感的无奈,甚至连写下感受的能力都没有。而“关山千里两心同”则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尽管相隔千里,心中对彼此的思念依然紧密相连。最后两句“鱼书雁字都休问,只看啼痕翠袖红”更是将思念浓缩为对彼此情感的无声流露,透过泪痕和红袖,传达出一种深情的痛苦与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在春天美好景色中的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惆怅。
诗中“梦绕天涯去意浓”中的“梦”指代什么?
“绿波初涨桃花浪”中“绿波”象征什么?
诗的最终意象“啼痕翠袖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刘学箕的《鹧鸪天》更侧重于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的情感变化。两者都体现了古代诗词中对春天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