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6:05
鹧鸪天
龙榆生
弹指韶光又向残。
不堪长是夜漫漫。
蛰龙且许三冬卧,
老鹤谁教万里看。
知境幻,喜心安。
愁来须放酒杯宽。
殷勤为报陈居士,
办与乔柯共耐寒。
光阴匆匆,转眼又要到尽头。
漫长的夜,让人无法忍受。
让沉睡的龙在寒冬中安睡,
又有谁能教导老鹤去万里远望?
知道世事如梦,心中感到安宁。
愁苦来临时就应放开酒杯,
热情地回报陈居士的关怀,
为他和乔柯一起抵御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龙榆生,近代诗人,生于20世纪,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弹指韶光又向残”和“不堪长是夜漫漫”,便直白地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惋惜与夜晚的无奈,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敏感。
接下来的“蛰龙且许三冬卧,老鹤谁教万里看”,则通过“蛰龙”和“老鹤”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沉睡和等待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诗人并没有选择积极的行动,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知境幻,喜心安”一句,诗人意识到世事如梦,心中却因此感到安宁。这种哲思让整首词充满了一种超脱的智慧,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寒冷的共同承受。
整首词在情感的起伏中,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蛰龙”象征什么?
A. 潜在的力量
B. 行动的勇气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A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酒杯
B. 夜晚
C. 老鹤
答案: B
“知境幻,喜心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焦虑
B. 超脱
C. 绝望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龙榆生的《鹧鸪天》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探讨了时光与人生的哲理,但龙榆生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而苏轼则充满了豪情与对人生的积极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