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4:25
临江仙(富池岸下)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人在空江烟浪里,
叶舟轻似浮沤。
此心无怨也无忧。
汉江迷望眼,
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
四山冈岭绸缪。
晚风吹袂冷飕飕。
谁知三伏暑,
全似菊花秋。
人在空旷的江水烟雾中,
小舟轻如浮沤。
我的心中没有怨恨,也没有忧愁。
汉江在我眼前迷离,
水流绵延,直向东去。
两岸的芦苇和荻草青翠不断,
四周的山冈岭峦绵延起伏。
晚风吹拂衣袂,冷得飕飕作响。
谁能想到三伏的暑热,
竟然像菊花般的秋天。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其诗风朴实自然,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诗人可能处于江边,感受自然景色的变迁,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
《临江仙(富池岸下)》是刘学箕的一首典雅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开篇以“人在空江烟浪里”带出一种飘渺的意境,读者仿佛置身于江水之间,感受到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叶舟轻似浮沤”,形象地描绘了小舟在水面轻盈漂浮的状态,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此心无怨也无忧”一句,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释然,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身处世间纷扰,内心却可以保持宁静。紧接着的“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则通过汉江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广阔的自然画卷,使人倍感心胸开阔。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两岸的景色与晚风的凉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一句,巧妙地将夏日的酷热与秋日的清凉相比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哲理的思考。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引发了对人生变化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平和,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心无怨也无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虑重重
B. 平和宁静
C. 怨天尤人
诗中“叶舟轻似浮沤”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夏天很热
B. 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
C. 秋天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材料可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