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富池岸下)

《临江仙(富池岸下)》

时间: 2025-04-30 16:34:25

诗句

人在空江烟浪里,叶舟轻似浮沤。

此心无怨也无忧。

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

晚风吹袂冷飕飕。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4:25

原文展示:

临江仙(富池岸下)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人在空江烟浪里,
叶舟轻似浮沤。
此心无怨也无忧。
汉江迷望眼,
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
四山冈岭绸缪。
晚风吹袂冷飕飕。
谁知三伏暑,
全似菊花秋。

白话文翻译:

人在空旷的江水烟雾中,
小舟轻如浮沤。
我的心中没有怨恨,也没有忧愁。
汉江在我眼前迷离,
水流绵延,直向东去。

两岸的芦苇和荻草青翠不断,
四周的山冈岭峦绵延起伏。
晚风吹拂衣袂,冷得飕飕作响。
谁能想到三伏的暑热,
竟然像菊花般的秋天。

注释:

  • 空江:指开阔的江面。
  • 浮沤:水面上漂浮的泡沫。
  • 无怨:没有怨恨。
  • 无忧:没有忧虑。
  • 汉江:长江的一条支流,蜿蜒东流。
  • 荻芦:一种水边植物,象征自然的生机。
  • 绸缪:绸缪,形容山峦绵延的样子。
  • :衣袖。
  • 飕飕:形容风声或寒冷的感觉。
  • 三伏暑: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菊花秋:菊花盛开的时节,象征秋天的凉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其诗风朴实自然,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诗人可能处于江边,感受自然景色的变迁,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临江仙(富池岸下)》是刘学箕的一首典雅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开篇以“人在空江烟浪里”带出一种飘渺的意境,读者仿佛置身于江水之间,感受到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叶舟轻似浮沤”,形象地描绘了小舟在水面轻盈漂浮的状态,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此心无怨也无忧”一句,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释然,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身处世间纷扰,内心却可以保持宁静。紧接着的“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则通过汉江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广阔的自然画卷,使人倍感心胸开阔。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两岸的景色与晚风的凉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一句,巧妙地将夏日的酷热与秋日的清凉相比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哲理的思考。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引发了对人生变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在空江烟浪里:描绘出人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给人一种朦胧而广阔的感觉。
  2. 叶舟轻似浮沤:小舟轻盈如浮沤,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印象。
  3. 此心无怨也无忧:诗人内心无怨无忧,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4. 汉江迷望眼:汉江的流动让人眼花缭乱,暗示了不可捉摸的时间和生命。
  5. 衮衮直东流:水流直向东去,象征着生命的继续与发展。
  6. 两岸荻芦青不断:描绘两岸的绿色植物,展现自然的生机。
  7. 四山冈岭绸缪:四周的山峦绵延起伏,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8. 晚风吹袂冷飕飕:晚风轻轻拂动衣袖,带来清凉的感觉。
  9.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将夏日的热和秋日的凉对比,表达出对季节变化的思考。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叶舟轻似浮沤”,将小舟比作浮沤,生动形象。
  2. 拟人:如“晚风吹袂”,赋予风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3. 对仗:如“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平和,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流动。
  • 小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轻盈而自由。
  • 荻芦: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繁荣。
  • 晚风: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 菊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心无怨也无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虑重重
    B. 平和宁静
    C. 怨天尤人

  2. 诗中“叶舟轻似浮沤”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3.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夏天很热
    B. 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
    C. 秋天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渔舟唱晚》 - 李白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vs 《山中杂诗》: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山中杂诗》更侧重于山林的幽静与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而《临江仙》则通过江水展现了生命的流动与哲理,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材料可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夏山居二首 其二 初夏山居二首 其一 海棠零落作诗吊之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二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 游仙诗十九首 其九 游仙诗十九首 其八 游仙诗十九首 其六 游仙诗十九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羞忍辱 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电荒 得失参半 嘉宴 齒字旁的字 无伤大雅 展转反侧 艸字旁的字 说士 隆谷 欠字旁的字 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畏缩逡巡 研精竭虑 音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