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9:37
形胜地,兴亡梦里谁记。寒流北望接天低,怒潮又起。归帆去棹送征人,斜阳冉冉无际。曲阑畔,曾共倚,桃叶渡口船系。当年第宅剩春风,燕泥故垒。昔游回首几经年,应知愁似江水。绿杨白板旧酒市,想枇杷花下门里,换了繁华人世。只秦淮片月凄凉,相对曾照南朝,歌声里。
这片山水的景色,历史的兴亡梦里有谁会记得呢?寒流从北方吹来,仿佛要接触到低垂的天空,怒涛又再次涌起。归来的船帆和划船的人送走了征人,夕阳缓缓地洒下,延绵无尽。在那曲阑边,我曾倚靠着,桃叶渡口的船停靠着。当年那座宅院仍在春风中,但燕子却只在泥土中筑巢。往昔的游乐回首已是多年,想必知道忧愁如同江水般绵延。绿杨和白板的酒市依旧存在,我想在枇杷花下的门前,繁华的世事已然换了模样。唯有秦淮河的那一轮凄凉的月光,对照着曾照耀过南朝的歌声。
张伯驹,近代著名诗人、画家,生于1896年,逝世于1963年。他以工笔画和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
《西河 金陵怀古答南田依清真韵》创作于诗人对故乡金陵的怀念之际,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金陵的美丽与历史的沧桑。开篇用“形胜地,兴亡梦里谁记”引出主题,令人思考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接着,通过描绘寒流、怒潮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历史的起伏不定。归帆送征人、斜阳冉冉的描绘,则突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
“曲阑畔,曾共倚,桃叶渡口船系”一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忆中夹杂着浓烈的乡愁与失落。随着诗意的发展,回忆的沉重感愈发明显,“昔游回首几经年,应知愁似江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深邃。最后,秦淮河的月光与南朝的歌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唤起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人对历史的沉思,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以金陵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沉思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历史兴亡与个人情感
C. 社会现实
“愁似江水”中的“江水”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情感的深邃
C. 自然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曲阑畔”主要指什么?
A. 一个景点
B. 诗人曾经的回忆
C. 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