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别西湖

《别西湖》

时间: 2025-07-29 16:26:31

诗句

别了东坡更乐天,重来荐菊又明年。

欲行且止真难去,再泛西湖半日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26:31

原文展示:

别了东坡更乐天,
重来荐菊又明年。
欲行且止真难去,
再泛西湖半日船。

白话文翻译:

告别了东坡的乐天,明年再来荐菊。
想要离去却又停下脚步,
再在西湖上划船半日。

注释:

  • 东坡:指苏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
  • 乐天:指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和豁达性格。
  • 荐菊:指在秋天时节赏菊,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 欲行且止:想要离去又停下,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不舍。
  • 再泛西湖:再次在西湖上划船,指对西湖美景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常抒发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别西湖》写于诗人即将离开西湖之际,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别西湖》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西湖的深情依恋。诗的开头提到了苏东坡,暗示了西湖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东坡不仅是西湖的名人,也是诗人的精神向导。接着,诗人提到“荐菊”,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通过“欲行且止”,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虽然想要离去,但对西湖的留恋让他难以割舍。最后一句“再泛西湖半日船”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明他仍想享受西湖的美景,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诗中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了东坡更乐天:告别了东坡的乐天,传达了对苏东坡精神的怀念。
  • 重来荐菊又明年:明年再来赏菊,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来年的期待。
  • 欲行且止真难去:想要离开却又难以去,体现了内心的纠结和不舍。
  • 再泛西湖半日船:再次在西湖划船,强调了对景色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荐菊象征着秋天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好、宁静和人生的短暂。
  • 菊花:象征着秋天和坚韧的精神。
  • :象征着人生旅程,行驶在时间的河流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陶渊明
  2. “欲行且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纠结不决
    • C. 毅然决然
    • D. 悲伤绝望
  3. 诗中“再泛西湖半日船”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追求自由
    • B. 珍惜当下
    • C. 忍痛割舍
    • D. 期待未来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月亮的象征,与《别西湖》形成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情感更显凄凉,与《别西湖》的温柔怀念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朝霞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题虢国夫人素面朝天图 烛影摇红 立春 烛影摇红 听梨园太监陈进朝弹琴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寒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夜以继日 包含始的成语 甘果 双人旁的字 一塌刮子 东崖 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披头盖脑 遥遥在望 麻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道路传闻 摽辟 黄卷幼妇 糹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醒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