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22:26
墙头正对南湖柳,
湖柳迎风翠扫空。
最喜音声为佛事,
乱蝉赓唱夕阳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墙头正对着南边的湖畔柳树,湖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清扫着空中的翠色。诗人最喜欢的声音是佛教的吟诵声,伴随着夕阳,林间的蝉鸣杂乱而悠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创作背景: 《听莺亭》创作于张镃隐居于南湖时,诗人常常在此亭中吟咏,感受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此时的社会充满了动荡与变革,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听莺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墙头正对南湖柳”引入,墙头与柳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柳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不仅描绘了动感,也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美感,仿佛一切都在随风而动,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接着,诗人提到“最喜音声为佛事”,这句话不仅表明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也隐含了他对宁静心境的追求。佛教的吟诵声与自然的蝉鸣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生与死、烦恼与宁静之间的哲学思考。
最后一句“乱蝉赓唱夕阳中”,用“乱”字形容蝉鸣的杂乱无章,反映了晚秋时节的氛围,夕阳西下,万物逐渐归于宁静。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淡雅而深远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他在动荡的社会中渴望平静生活的心愿。通过自然景象与佛教声音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南湖柳”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柳树?
诗人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
诗中描述的蝉鸣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镃的《听莺亭》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杜甫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伤,而张镃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各有特色,共同展现了宋代诗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