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55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
尺牍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殷勤报阃外,辛苦叹闺中。
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
鹿车谁共挽,羞杀是梁鸿!
收到朋友的书信,了解到他在道家修行中的艰难处境。
信件寄到时,我却无法感知外面的寒暖。
我恳切地回应他在外的困境,而自己在闺房中也感到辛苦。
锅灶的火焰几乎熄灭,织布机也屡屡空闲。
有谁能一同拉动这鹿车呢?我感到十分羞愧,想到了梁鸿的遭遇。
张煌言(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受儒家教育影响。他的诗风多表现对友人的关怀与社会的观察,情感真挚而细腻。
这首诗写于张煌言收到朋友书信之际,朋友在道家修行的艰难境遇让他感同身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自身生活困苦的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艰难处境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自身生活的无奈。诗中“尺牍胡然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信件送达的情景,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接着,诗人以“寒温不自通”表达了自己在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仿佛世界的温度与寒冷都与自己无关。
“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生活困境,暗示了生计的窘迫与无奈。生活的艰难不仅让他感到困扰,更让他对友人的苦境倍感心痛。最后一句“鹿车谁共挽,羞杀是梁鸿”,以梁鸿自喻,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对友人困境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生活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与对自身困境的反思,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生活中的无奈,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煌言
C. 杜甫
“寒温不自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C. 对自然的感慨
“鹿车谁共挽”中鹿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友谊的美好
B. 生活的重担与孤独
C. 诗人的抱负
答案: 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