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松

《咏松》

时间: 2025-05-03 22:11:37

诗句

半依岩岫倚云端,独立亭亭耐岁寒。

一事颇为清节累,秦时曾作大夫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1:37

原文展示

咏松
作者: 李訦 〔宋代〕

半依岩岫倚云端,
独立亭亭耐岁寒。
一事颇为清节累,
秦时曾作大夫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松树的形象:它半依靠在山石上,傲然挺立于云端,能够独自承受严寒的侵袭。松树的一生中有一件事与高洁的品德有关,那就是它曾在秦朝担任过大夫的官职。

注释

  • 半依:部分依靠,表示松树的生长状态。
  • 岩岫:岩石和山峰,这里指山石。
  • 亭亭:形容松树的高耸挺拔。
  • 耐岁寒:能够耐受冬天的寒冷。
  • 清节:高洁的品德。
  • :牵累、影响,这里指松树的品德受到影响。
  • 大夫官:古代的一种官职,指地位较高的官员。

典故解析

秦时曾作大夫官:提到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时间短暂,但政治风气严酷。诗人的暗示是,尽管松树经历了官场的浑浊,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訦,字仲明,号子昂,生于宋代,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往往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感悟,借松树的形象表达自己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李訦的《咏松》以松树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松树傲然挺立、历经寒冬的赞美。松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品德。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松树的外在形态,采用了“倚云端”的意象,展现了松树的高度与孤独,隐喻诗人对理想、品德的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提及“清节”和“秦时曾作大夫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清廉的渴望与对松树坚贞品格的赞美。整首诗情理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依岩岫倚云端:描绘松树的生长状态,意在强调其坚韧不拔的品格。
    • 独立亭亭耐岁寒:表现松树的高洁与坚韧,独自面对严寒。
    • 一事颇为清节累:提到松树的高洁品德与官场的影响,暗示追求清白的艰难。
    • 秦时曾作大夫官:用历史背景暗示松树的品德与官场腐败的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高洁的品德。
    • 拟人:赋予松树独立的情感,强调其不屈的精神。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强调高洁品德的重要性,愚弄官场的腐败现象,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坚韧、高洁的品格。
  • 岩岫:代表自然环境的艰难与挑战。
  • 云端: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松树象征着什么?

    • A. 腐败
    • B. 坚韧与高洁
    • C. 平庸
    • D. 贫穷
  2. “耐岁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 A. 夏天的阳光
    • B. 冬天的严寒
    • C. 秋天的凉风
    •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李訦的《咏松》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李訦更侧重于松树的高洁品德,而王维则关注于人与自然的静谧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李訦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普天乐·叹光阴 普天乐·他生得脸儿峥 普天乐·柳丝柔 普天乐 中秋自述 普天乐·翠荷残 普天乐·浙江秋 朝天子 其二 朝天子 其一 朝天子 朝天子 庐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卓鲁 月下花前 包含昨的词语有哪些 领案 本小利微 包含遑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雨昫时若 斜曛 寒灰更然 韋字旁的字 附决 包含舆的成语 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绞丝旁的字 哀告宾服 提手旁的字 摩乾轧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