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兴 其一

《感兴 其一》

时间: 2025-05-06 18:39:18

诗句

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

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

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

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

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

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9:18

原文展示:

感兴 其一 利登 〔宋代〕 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长久以来,圣人的领域被荒废,人们追逐功利。管仲和晏婴如果有实际的才能,何必一定要世代都是唐虞盛世呢?周公和孔子的心胸开阔,多亏了伊洛地区的儒者传承。自古以来,端正自己的心,治理国家确实有余力。那些在典午时期的人,相互学习谈论清虚之道。不知道千年之后的人们,看待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域:指圣人的境界或领域。
  • 芜漫:荒废,杂乱无章。
  • 功利:追求实际利益。
  • 管晏:管仲和晏婴,春秋时期的政治家。
  • 唐虞:指尧舜时代,古代的理想盛世。
  • 开明:心胸开阔,思想开明。
  • 周孔:周公和孔子,古代的圣人。
  • 伊洛儒:指伊洛地区的儒者,传承儒家思想。
  • 正其心:端正自己的心志。
  • 平治:治理国家。
  • 典午时:指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 清虚:指清静无为的思想。

典故解析:

  • 管晏:管仲和晏婴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们的政策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唐虞:尧舜时代,被视为古代的理想盛世,代表了道德和政治的最高境界。
  • 周孔:周公和孔子,周公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伊洛儒:伊洛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儒者传承了儒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功利主义盛行、圣人思想被忽视的忧虑,以及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怀念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圣域荒废、功利盛行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怀念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诗中,“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直接指出了社会的病态现象,而“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则表达了对实际才能的重视,认为不必追求虚幻的理想盛世。后文通过对周孔心胸的赞美和对伊洛儒者的依赖,强调了端正心志、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典午时期清虚思想的提及,暗示了对未来社会的忧虑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直接指出圣人的领域被荒废,人们追逐功利。
  2. “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表达了对实际才能的重视,认为不必追求虚幻的理想盛世。
  3. “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赞美了周公和孔子的心胸开阔,依赖伊洛地区的儒者传承。
  4. “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强调了端正心志、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5. “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提及了典午时期的清虚思想。
  6. “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忧虑和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圣域的荒废和功利的盛行,突出了社会的病态现象。
  • 引用:引用管晏、周孔等历史人物,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
  • 反问:通过反问“安必世唐虞”,强调了实际才能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作者通过对圣域荒废、功利盛行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怀念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域:象征着理想境界。
  • 功利:象征着现实社会的病态现象。
  • 管晏:象征着实际才能。
  • 周孔:象征着心胸开阔和思想开明。
  • 伊洛儒:象征着儒家思想的传承。
  • 清虚:象征着清静无为的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管晏”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管仲和晏婴 B. 管宁和晏子 C. 管仲和晏子 D. 管宁和晏婴 答案:A

  2. 诗中的“唐虞”指的是哪个时代?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尧舜时代 答案:D

  3. 诗中的“伊洛儒”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儒者? A. 伊洛地区 B. 伊水地区 C. 洛水地区 D. 伊洛河地区 答案:A

  4. 诗中的“清虚”指的是什么思想? A. 清静无为 B. 清高自傲 C. 清贫乐道 D. 清心寡欲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利登的《感兴 其一》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利登的诗更加直接和批判性,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一梦十年劳忆记 眼儿媚 蓦山溪(遣怀) 鹧鸪天 虞美人(深春) 御街行·晚来无奈伤心处 点绛唇·云霁山横 眼儿媚(霜夜对月) 水龙吟(梅词) 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报冰公事 美言市尊 乌菟 霆策 包含疏的词语有哪些 量入为出 珍膳 蟒袍玉带 天韵 惜指失掌 气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造化弄人 色字旁的字 昭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