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9:18
原文展示:
感兴 其一 利登 〔宋代〕 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长久以来,圣人的领域被荒废,人们追逐功利。管仲和晏婴如果有实际的才能,何必一定要世代都是唐虞盛世呢?周公和孔子的心胸开阔,多亏了伊洛地区的儒者传承。自古以来,端正自己的心,治理国家确实有余力。那些在典午时期的人,相互学习谈论清虚之道。不知道千年之后的人们,看待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功利主义盛行、圣人思想被忽视的忧虑,以及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怀念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圣域荒废、功利盛行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怀念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诗中,“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直接指出了社会的病态现象,而“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则表达了对实际才能的重视,认为不必追求虚幻的理想盛世。后文通过对周孔心胸的赞美和对伊洛儒者的依赖,强调了端正心志、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典午时期清虚思想的提及,暗示了对未来社会的忧虑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作者通过对圣域荒废、功利盛行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思想的怀念和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管晏”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管仲和晏婴 B. 管宁和晏子 C. 管仲和晏子 D. 管宁和晏婴 答案:A
诗中的“唐虞”指的是哪个时代?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尧舜时代 答案:D
诗中的“伊洛儒”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儒者? A. 伊洛地区 B. 伊水地区 C. 洛水地区 D. 伊洛河地区 答案:A
诗中的“清虚”指的是什么思想? A. 清静无为 B. 清高自傲 C. 清贫乐道 D. 清心寡欲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