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8:08
原文展示:
至家 利登 〔宋代〕
明时射策难为合,尘世求名本是浮。 整顿书签还夜课,增添酒翁与寒谋。 羞逢山友长低面,悔把渔竽不到头。 尽日小楼凝远望,白云黄菊十分秋。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时世中,通过考试获得官职是困难的,而在尘世间追求名声本来就是虚浮的。 整理书签,继续夜间的学习,增加酒量与寒冷的谋划。 羞于遇到山中的朋友,总是低头不语,后悔没有坚持到底去钓鱼。 整日站在小楼上凝望远方,白云和黄菊构成了秋天的景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可能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对现实社会有所不满,向往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政治清明但个人前途未卜的时代,作者感到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困难,同时认识到在尘世间追求名声的虚浮。他通过整理书签、增加酒量来应对内心的苦闷,同时羞于面对山中的朋友,后悔没有坚持隐居生活。最后,他在小楼上凝望远方,以白云和黄菊象征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明时射策难为合”一句,直接点出了作者在政治清明时代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困难,而“尘世求名本是浮”则进一步揭示了在尘世间追求名声的虚浮。后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作者在小楼上凝望远方,以白云和黄菊象征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作者揭示了在尘世间追求名声的虚浮,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苦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明时射策难为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不满? A. 政治清明 B. 科举考试 C. 尘世求名 D. 隐逸生活
诗中“尘世求名本是浮”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认识? A. 政治清明 B. 科举考试 C. 尘世求名 D. 隐逸生活
诗中“尽日小楼凝远望”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不满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科举考试的失望 D. 对尘世求名的虚浮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