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2:32
作者: 沈祖棻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断肠重到江南,感时今已无馀泪。
腥尘涨海,金钱迷夜,万家酣醉。
劫后山川,眼中人物,伤心何世。
叹收京梦醒,排阊路远,凭谁问,中兴计。
还见惊烽红起,望关河危阑愁倚。
黄昏渐近。苍茫无极,斜阳难系。
漫念家园,荒田老屋,新丧故鬼。
怕长安残局,神州沈陆,祇须臾事。
再次来到江南,心如刀绞,感慨时局已经没有任何眼泪。
腥味的尘土涌入海中,金银迷乱了夜晚,万家都在酣醉。
经历劫难之后的山河,眼前的人物,当今的伤感又属于哪个时代呢?
叹息着在京城的梦醒来,前路遥远,能向谁询问中兴的计策?
再次看到烽火有所警觉,远望关河,愁苦倚靠着危阑。
黄昏渐渐逼近,苍茫无边,斜阳难以留住。
漫想着故乡,荒芜的田地,老旧的房屋,以及新丧的故人。
惧怕长安的残局,祖国的神州沉沦,这不过是瞬间的事。
作者介绍: 沈祖棻(1896-1963),字子谦,号白石,近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湖南,曾投身于政治与文化运动,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水龙吟》是一首高度凝练的抒情诗,诗人在江南的景致中,感受着历史的悲戚与个人的无奈。开篇以“断肠重到江南”引入,立刻勾勒出一种深切的悲痛感,仿佛一切美好的记忆都被眼前的现实所掩埋。接着,诗人通过“腥尘涨海,金钱迷夜”描绘了战争后的混乱与繁华,表现出对人世间浮华的无奈与失望。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未来的迷茫感愈发明显,“叹收京梦醒,排阊路远”,他对中兴的期盼与现实的距离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出一种无力感。“还见惊烽红起,望关河危阑愁倚”,在黄昏的映衬下,诗人的愁绪愈发浓重,显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整首诗在语言上凝练而富有力量,情感深邃而复杂,既有对美好故乡的怀念,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紧密相连,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悲痛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探讨了历史的沉重与人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断肠”一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腥尘”主要指什么?
诗人的故乡是在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