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龙吟 送春和云臣韵

《水龙吟 送春和云臣韵》

时间: 2025-05-10 10:37:24

诗句

春光不像曾来,如何又说春将去。

一尊别酒,两行情泪,凄然无语。

恰似明妃,红颜远嫁,玉关难驻。

叹今年烽火,连天战鼓,都拦截,春归路。

偏是魂销此际。

怕天涯、少人怜处。

临岐低嘱,纵然去也,休忘尺素。

忍见愁红,将飞更怯,乍飏旋住。

想溪桥来夜,飘零有恨,与何人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7:24

原文展示

《水龙吟 送春和云臣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春光不像曾来,如何又说春将去。 一尊别酒,两行情泪,凄然无语。 恰似明妃,红颜远嫁,玉关难驻。 叹今年烽火,连天战鼓,都拦截,春归路。 偏是魂销此际。 怕天涯少人怜处。 临岐低嘱,纵然去也,休忘尺素。 忍见愁红,将飞更怯,乍飏旋住。 想溪桥来夜,飘零有恨,与何人诉。

白话文翻译

春光不像以前那样美丽,怎么还能说春天要离去了呢? 一杯离别的酒,泪水情深,令人无言以对。 就像明妃一样,红颜远嫁,难以驻留在玉关之中。 叹息今年的烽火连天,战鼓声声,都阻碍了春天归来的路。 偏偏此时心如刀绞。 害怕天涯海角少有人怜悯我。 在临别之际低声叮嘱,纵然你要离去,也不要忘记我这封尺素。 忍心看到愁红的花儿,飞舞得更加怯懦,忽然又停住。 想起那夜晚的溪桥,飘零的花瓣满含怨恨,我又能与谁诉说?

注释

  • 明妃:指王昭君,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为了和平而嫁给匈奴的王,表达了女子的无奈与牺牲。
  • 玉关:古代边关的代称,象征着离别与阻隔。
  • 尺素: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字景昱,号秋水,晚号梅溪,清代诗人,身份为官,精于词作。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战争的背景下,春天的美好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诗歌鉴赏

《水龙吟 送春和云臣韵》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无奈。诗中开头以“春光”引入,直接点明春天的主题,但接着却是对春天的失落感的叹息。“一尊别酒”暗示离愁,情感渐渐升华,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那种无以言表的凄凉。明妃的典故不仅增添了诗的历史厚度,也让人思索女性在历史中的无奈与牺牲。

后半部分,作者在感叹春天归路受阻的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怕天涯少人怜处”展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恐惧。最后,想念那夜晚的溪桥,令诗的情感达到高潮,孤独的心境与淡淡的哀愁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光不像曾来,如何又说春将去”:表达了春天的变化与时光的无情。
  • “一尊别酒,两行情泪,凄然无语”:倾诉离别的伤感,酒与泪的结合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 “恰似明妃,红颜远嫁,玉关难驻”:以明妃典故比喻离别的无奈。
  • “叹今年烽火,连天战鼓,都拦截,春归路”:战争的背景使得美好的春天难以到来。
  • “偏是魂销此际”:心情愈发沉重。
  • “怕天涯少人怜处”:表达对孤独的恐惧。
  • “临岐低嘱,纵然去也,休忘尺素”:对离别者的叮嘱,寄希望于书信传情。
  • “忍见愁红,将飞更怯,乍飏旋住”:愁苦的心情让花儿也显得怯懦。
  • “想溪桥来夜,飘零有恨,与何人诉”:思念的情感无法倾诉,增添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妃”比喻离别的女子,增添了历史感。
  • 拟人:将花的状态与心情结合,体现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一尊别酒,两行情泪”,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对时局的无奈,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孤独。通过春天的意象,反映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希望与生机。
  • 明妃:象征女性的牺牲与无奈。
  • 烽火、战鼓:代表战争与动荡。
  • 尺素:象征思念与联系。
  • 溪桥:象征回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2. “尺素”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一种美食
    • B. 书信
    • C.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
    • B. 战争
    • C. 离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水龙吟》的“叹今年烽火”都反映了动荡的社会背景。
  • 辛弃疾的词作常常表达对国家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类似于陈维崧对离别与无奈的深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秋夜闻雨 秋夜山居 秋思 清明前十日大雪二首 清明前三日将晚风雹大作枕上赋此 蔷薇 留别京师诸友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蜀还行送杨莪蒿入都 送杨莪蒿入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墓表 樽前月下 豕窜狼逋 待势乘时 业字旁的字 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迩志 禽兽不如 家道小康 包含佥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弋字旁的字 落梅花 吊兰 鹿字旁的字 顶天 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