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5:08
游刃虽馀地,栖鸾试未周。
仅伸三釜养,俄隔九泉幽。
风树悲难弭,蒿莪痛曷瘳。
平生无恨处,有子袭箕裘。
即使在游刃有余的境地,栖息的鸾鸟也未曾完全安然。
只不过是伸出三只锅来养活,转眼间却隔着九泉的深幽。
风中的树木悲伤难以平息,蒿草和莪菁的痛苦又如何能愈合?
我一生没有遗憾的地方,唯有子孙继承了我的衣钵。
廖行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
此诗作于对朋友龚宣教世基的追悼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蕴含着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挽龚宣教世基其二》是一首蕴含深情的挽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追忆和对生死的感悟。首句“游刃虽馀地”,运用比喻,暗示生活中虽有余地,但面对生死却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惋惜。接下来的“栖鸾试未周”,引出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慨,虽然美好的事物未能完全安然,但却早已在时光中流逝。
第三句“仅伸三釜养,俄隔九泉幽”,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去世的沉痛,生与死的隔阂让人心痛。诗人在此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让人感受到一种透彻的悲凉。最后一句“平生无恨处,有子袭箕裘”,则是对后世的寄托与希望,虽有悲伤,但也希望子孙能够承袭自己的理想与事业,传承精神。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层递进,令人思绪万千。风树、蒿莪等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悲伤。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追悼,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叹与对友人的追悼,表现了生死离别的悲伤和对后代的期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游刃”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九泉幽”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子袭箕裘”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