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草堂

《草堂》

时间: 2025-05-07 18:09:23

诗句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23

原文展示:

草堂
作者: 刘望之 〔宋代〕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白话文翻译:

风和月光中蕴藏着诗的骨骼,流离失所使我身心俱疲。
不禁感叹一场饱食终究也会死去,只留下对百生的遗憾。
树木在秀丽的山丘上,山水间的娇媚使人流连忘返。
墙壁上没有半句诗句,难道只是对君子之崖的遥望吗?


注释:

字词注释:

  1. 风月:自然景物,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
  2. 藏诗骨:指诗的内涵或灵魂。
  3. 流离:生活不安定。
  4. 赋病骸:赋予身体的病痛,形象地表达作者的疲惫。
  5. 不禁:不由得。
  6. 饱死:形容即使吃得再饱也会有死亡的终局。
  7. 遗百生怀:留下许多未实现的愿望与遗憾。
  8. 树秀:树木繁茂。
  9. 天通陇:形容山与天空相连,显得开阔。
  10. 壁间无半偈:墙上没有一句诗句。
  11. 望君崖:遥望那位君子所居之地。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提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现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忧愁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望之,生于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其诗作多涉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个人流离失所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心理压力。


诗歌鉴赏:

《草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人深思。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疲惫与失落感。开篇“风月藏诗骨”便将自然的美与诗的灵魂结合,给人以美好的遐想。然而,随之而来的“流离赋病骸”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困顿与身心的疲惫,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然而,最后两句“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绝望,墙壁上没有诗句的空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楚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月藏诗骨:通过风和月的美丽,隐喻诗的内涵和灵魂。
  2. 流离赋病骸:生活的不安和身体的病痛交织,表达诗人的痛苦。
  3. 不禁一饱死:即便拥有一时的丰盛,终究也会面临死亡,反映生命的无常。
  4. 空遗百生怀:感叹对未实现愿望的遗憾,强化了对人生的思考。
  5. 树秀天通陇: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愿景。
  6. 山娇客语淮:山水的娇美与人的交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7. 壁间无半偈:墙壁上没有诗句,象征着无言的孤独。
  8. 无乃望君崖:对远方君子的思念,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风月藏诗骨”比喻自然之美与诗的内涵相结合。
  • 对仗:如“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风月:象征美好时光与诗意生活。
  2. 病骸:代表身心疲惫,反映生活的困顿。
  3. 树秀:象征生机与希望。
  4. 山娇: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吸引力。
  5. :象征孤独与无言的遗憾。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月藏诗骨”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诗人的孤独
    • B. 自然的美
    • C. 诗的灵魂
    • D. 生活的困境
  2. “壁间无半偈”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 A. 幸福
    • B. 绝望
    • C. 宁静
    • D. 欢愉
  3. 诗中提到的“树秀”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时间的流逝
    • C. 社会的动荡
    • D. 孤独的思考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赤壁赋》:同样探讨了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色。
  2. 王维《山居秋暝》: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感受。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望之的《草堂》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在欢愉与孤独之间寻找平衡。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供参考。
  2. 《古诗词鉴赏》:提供诗词分析与解读的专业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扈驾西山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满庭芳·堠雪翻鸦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采桑子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缃花 破矩为圆 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恭作揖 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青钱学士 毋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贻诮多方 衣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无益 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而下 韋字旁的字 谘谟 包含增的词语有哪些 后进领袖 徐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