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示儿子

《示儿子》

时间: 2025-04-27 06:10:12

诗句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12

原文展示:

示儿子
作者: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
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
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
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
熟读周公七月诗。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自己无功受禄,
你们又如何回报这个光明的时代?
不论是做农民还是做士人有什么不同,
只要对国家和父母不欺骗就好。
《六经》的道理何尝有尽呢?
亲自耕种百亩田地就能不再饥饿。
我把最亲切的嘱托交给你,
希望你能熟读《周公》的《七月诗》。

注释:

  • 禄食无功:指不劳而获,享受俸禄却没有功劳。
  • 汝曹:你们(指儿子们)。
  • 报明时:回报这个光明的时代。
  • 为农为士:作为农民或士人。
  • 六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
  • 躬耕:亲自耕种。
  • 七月诗:指《周公》所作,内容涉及农事和节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挫折与战乱,作品广泛而风格多样,既有豪情壮志的爱国诗,也有平和淡雅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示儿子》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对国家、家庭责任的思考。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陆游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牢记自己的责任,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诚信与道德。

诗歌鉴赏:

《示儿子》是陆游在晚年写给儿子的诗,表达了对家庭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中,陆游用“禄食无功”开篇,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虽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却无实质贡献,对此感到自知之明。他质问儿子们如何回报这个光明的时代,开篇即设定了责任与回报的基调。

接着,陆游将“为农为士”的选择置于同等地位,强调无论身处何种身份,最重要的是对国家和亲人的忠诚与诚实。他认为,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责任就是要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不欺骗,不论是做农民,还是士人,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家庭。

在后半部分,陆游提到“道在六经宁有尽”,表明他认为传统文化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最后,他以“熟读周公七月诗”作结,寄托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在古典文化中汲取智慧,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这首诗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更是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他对家国的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禄食无功我自知:自觉无功却享有俸禄,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2. 汝曹何以报明时?:询问儿子们如何能回报历史的机遇,强调责任感。
  3. 为农为士亦奚异:无论是农民还是士人,身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担当。
  4. 事国事亲惟不欺:强调对国家和父母的忠诚与诚信。
  5. 道在六经宁有尽:文化的智慧无穷无尽,学习永无止境。
  6. 躬耕百亩可无饥:亲自劳作能养活自己,表现出自给自足的理念。
  7. 最亲切处今相付:将最重要的教导托付给儿子。
  8. 熟读周公七月诗:希望儿子多读经典,明了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为农与为士作比较,比喻身份的无关紧要。
  • 对仗:如“为农为士”,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增加语气的力度,强调责任。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责任、诚信与学习的重要性,表达了陆游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倡导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人应坚守道德与责任,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回报国家与家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禄食:象征着享受与责任。
  • 农与士:代表不同的社会角色与责任。
  • 六经:象征着传统文化与智慧。
  • 百亩:象征着自给自足、勤奋努力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禄食无功”是指什么? A. 有功受禄
    B. 无功受禄
    C. 发奋图强
    D. 仕途顺利

  2. 陆游希望儿子熟读的诗是? A. 《诗经》
    B. 《周公七月诗》
    C. 《论语》
    D. 《尚书》

  3. 诗中“为农为士亦奚异”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农民比士人重要
    B. 身份无关紧要,责任更重要
    C. 士人比农民重要
    D. 只做农民是最好的选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陆游的《示儿子》更注重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关怀,杜甫则是在更为宏观的背景下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人世的感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压酒 如山堂二首 其二 扃岫为张支使作二首 其一 和张倅湖上十绝 鱼燕 亡妇小祥将至 偶题 喜雨 古意 白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功自效 巛字旁的字 填委 焚灭 破竹之势 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叩马而谏 辛字旁的字 月晕知风 示字旁的字 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筠帘 滞淹 貝字旁的字 骗胁 射鱼指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