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54
点绛唇 寒夜不寐
作者: 沈谦 〔明代〕
玉漏迢迢,听来却是三更绝。
枕儿难贴。今夜何曾热。
乱打西窗,冷雨都成雪。
和谁说。孤灯明灭。
暗把鸳衾齧。
在漫长的夜里,听到滴水声,才意识到已经是三更时分。
枕头难以贴合,今夜怎能觉得温暖。
西窗外的冷雨拍打,竟然化作了雪。
我和谁倾诉呢?孤灯的光亮忽明忽灭,
心中暗自啃噬着鸳鸯被。
“玉漏”与“鸳衾”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寂寞和思念。古人常用“灯明灭”来表现孤独的心情,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与传统文学中孤独、思念的主题相呼应。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夜,作者因思念而辗转难眠,诗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与情感的关注。
这首《点绛唇 寒夜不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孤独的夜景,诗人通过“玉漏迢迢”的意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焦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枕儿难贴”,仿佛瞬间将读者带入了夜深人静、孤独寂寞的状态。冷雨拍窗,化作雪,更是将寒冷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外界的冷与内心的热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和谁说”一语,流露出对倾诉对象的渴望与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诉说的孤独。孤灯的明灭,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内心情感的波动,仿佛在诉说着思念的心情。最后“暗把鸳衾齧”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鸳鸯被象征着温暖的情感,却因孤独而显得无比寒冷。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念与孤独的氛围,令人感同身受,是对寒夜中孤独心境的真实写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对温暖爱情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寒冷环境中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孤独而又渴望的情感空间,映射出人们在寒冷夜晚对亲情与爱情的思念。
诗词测试:
“玉漏迢迢”中“玉漏”指的是什么?
A. 时光的流逝
B. 美玉的滴水
C. 夜色的宁静
D. 诗人的思念
“枕儿难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温暖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旅行的向往
诗中“和谁说”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开心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相比,沈谦的这首词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而李清照的词则更强调对失去的追忆与情感的深邃。两者都展现了情感的细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