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竹根香炉与人

《送竹根香炉与人》

时间: 2025-05-06 18:16:05

诗句

枯槁形骸惟见,彫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6:05

原文展示: 枯槁形骸惟见,彫残鬓发只留须。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白话文翻译: 形体枯槁,只能看到残存的鬓发和胡须。一生坚守的大节,到了今日心如死灰,才真正显现出来。

注释:

  • 枯槁:形容身体极度瘦弱或精神萎靡。
  • 形骸:指人的身体。
  • 彫残:凋零残败,这里指鬓发稀疏。
  • 鬓发:耳边的头发。
  • 大节:指重要的道德原则或人生的大事。
  • 灰心:形容意志消沉,失去信心。
  • 渠:他,这里指自己的内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年—1211年),字济翁,号西岩,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往坚守的道德原则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炎正晚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后,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诗中透露出对过往坚守的道德原则的坚持,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形体的枯槁和鬓发的残败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晚年的衰弱和孤独。诗中的“平生大节堪为底”一句,表达了他一生坚守的道德原则,而“今日灰心始见渠”则透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枯槁形骸惟见”:形容自己身体枯瘦,形象衰败。
  2. “彫残鬓发只留须”:鬓发稀疏,只剩下胡须,形象更加凄凉。
  3. “平生大节堪为底”:一生坚守的道德原则,是他的精神支柱。
  4. “今日灰心始见渠”:到了今日,意志消沉,内心的真实情感才显现出来。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枯槁形骸”和“彫残鬓发”比喻自己晚年的衰弱和孤独。
  • 对仗:“平生大节”与“今日灰心”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过往坚守的道德原则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枯槁形骸:象征诗人晚年的衰弱和孤独。
  • 彫残鬓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灰心:象征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枯槁形骸”形容的是什么? A. 诗人晚年的衰弱 B. 诗人年轻时的健壮 C. 诗人的精神状态 答案:A

  2. “平生大节堪为底”中的“大节”指的是什么? A. 重要的道德原则 B. 节日庆典 C. 人生的重大事件 答案:A

  3. “今日灰心始见渠”中的“灰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失望 C. 喜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杨炎正的诗更加注重对自己形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题汪玉卿 金缕曲 金缕曲 熙春台 十叠前韵 金缕曲 杨妃 七叠前韵 金缕曲 赠人 金缕曲 其一 题次珊前辈日照楼饯别图,用臞盦前辈均 金缕曲 其四 客次咏怀,柬快庵,绎堂,亦庵,眉山诸同馆 金缕曲 余自遭变以来,久抛笔砚,春光过半,肠断泪流,无可自解,聊寄长调以写悲怀 金缕曲·旭辰以令子芷庼遗诗属为校阅,客舍中草草读一过,题词归之 金缕曲 和啸牧韵,即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蹦的词语有哪些 古心古貌 只手遮天 屮字旁的字 玉臂龙 避凉附炎 广开言路 包含挑的成语 嘉肴美馔 米字旁的字 畏强欺弱 彻内彻外 王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七香轮 局天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