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4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42:46
春寒一首
—— 刘克庄
拨尽寒灰转凛然,
抛书数息暖丹田。
蛩吟近作胜前作,
鲸吸今年减去年。
薄粥聊糊鲁公口,
重裘犹耸孟生肩。
几时风日妍和了,
乱插山花藉草眠。
春寒的气息渐渐消散,
我抛开书本,几次深吸气,暖和了丹田。
耳边的虫鸣比之前更为悠扬,
鲸鱼的呼吸声今年似乎比去年减弱了。
薄粥勉强可以充饥,像鲁公那样简单,
厚重的裘衣仍旧让我感到肩上有些沉重。
何时才能迎来温暖的春风与阳光呢?
我希望能在草地上插上山花,悠然入眠。
刘克庄,字文举,号秋水,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生于1135年,卒年约在1180年,因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惆怅,因而被称为“忧国忧民之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春寒一首》写于春寒时节,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却感受到春天到来的缓慢与生活的艰难。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内心充满忧虑,渴望春天的温暖与生活的改善。
《春寒一首》通过描绘春寒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对温暖的渴望。全诗的意境中,寒冷与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的“拨尽寒灰”展现出春天渐渐逼近的希望,而随后的“抛书数息”则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
“蛩吟近作胜前作”,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致描写,反映出春天的生机。诗中的“鲸吸”一语,寓意着生命的呼吸,而与“去年”相对的表述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后半部分提到的“薄粥”和“重裘”更是传递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与对温暖的渴望,鲁公与孟生的提及也增添了几分文化内涵与历史感。
最后一句“乱插山花藉草眠”更是透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整首诗在寒冷中蕴含着春天的希望,表现出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春寒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温暖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期盼。
诗中提到的“拨尽寒灰”,是为了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结束
C. 生活的艰难
D. 自然的凋零
“蛩吟近作胜前作”,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春天的生机
B. 生活的压力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鲁公和孟生代表了什么?
A. 贫穷与富贵
B. 朴素与节俭
C. 智慧与愚笨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刘克庄的《春寒一首》与唐代王维的《鸟鸣涧》在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态度上有相似之处。王维通过鸟鸣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而刘克庄则是在春寒中寻求温暖,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