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时间: 2025-05-05 10:24:01

诗句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

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4:01

原文展示: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

白话文翻译:

后来的优秀工匠能够理解我的苦心,而如今却没有善于倾听的人,谁能理解我的音韵?我年纪大了,写的每一个字都趋向简单明了,以免被年轻人议论过于深奥。

注释:

  • 良工: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识苦心:理解我的苦心,苦心指的是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 善听:擅长倾听,能够理解和领会他人所表达的意思。
  • 趋平易:趋向于平易近人,即表达方式变得简单易懂。
  • 儿童:这里指年轻人或对诗词不太了解的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良工”与“儿童”的对比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对艺术创作和理解的不同态度。古代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探讨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山谷,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及对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接受者的偏差感到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文艺作品深奥与简单之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在《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独特感受。诗中“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不仅指出了优秀的艺术工作者能够体会创作的艰辛与深入,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对艺术理解力的失落感。诗人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创作上愈发趋向于平易近人,但却害怕被年轻人指责为肤浅或过于简单。这种对创作与理解之间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尊重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无奈与感慨,既有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也有对当下审美标准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有良工识苦心:后来的优秀工匠能够理解我创作中的辛苦与执着。
  2. 今无善听孰知音:而如今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的音韵与情感。
  3. 老来字字趋平易:我年纪渐长,写作风格愈加简单易懂。
  4. 免被儿童议刻深:以免被年轻人批评为写得过于深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良工”与“儿童”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人对艺术的理解能力。
  • 直白:诗句直接、简明,体现了诗人对艺术表达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艺术创作与理解之间的鸿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创作风格的反思,以及对年轻一代艺术理解能力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工:象征着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者,代表优秀的艺术水平。
  • 儿童:象征对艺术缺乏理解的人,反映了对当下审美趣味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诗人对年轻人的看法? A. 他们能理解艺术
    B. 他们对艺术缺乏理解
    C. 他们是优秀的创作者

  2. 诗中提到“良工”,主要指的是? A. 有才能的工匠
    B. 年轻人
    C. 普通人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对人生与创作的不同感悟。陆游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现实的直面与深刻的思考,而刘克庄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艺术理解差异的无奈与感慨。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3. 《刘克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 秋帘 八声甘州 野烧 八声甘州 风入松  十月登香江山顶 八声甘州 其二 坐 八声甘州 社雨初散,江春已深,小园暝游,如有所忆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登灵岩,和吴梦窗韵 八声甘州 禊饮莫愁湖,客有话阮凌华及徐祁故事者。用元遗山韵 八声甘州 洛阳桥怀古,次柳屯田韵 八声甘州 郑延平王祠堂用梦窗游灵岩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思绪云骞 草字头的字 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朽结尾的成语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西鄙 应规蹈矩 三点水的字 进退维亟 问天呵壁 往古来今 难行 白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欢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