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4:01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
后来的优秀工匠能够理解我的苦心,而如今却没有善于倾听的人,谁能理解我的音韵?我年纪大了,写的每一个字都趋向简单明了,以免被年轻人议论过于深奥。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良工”与“儿童”的对比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对艺术创作和理解的不同态度。古代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探讨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山谷,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及对时事的关注。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接受者的偏差感到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文艺作品深奥与简单之间的思考。
刘克庄在《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独特感受。诗中“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不仅指出了优秀的艺术工作者能够体会创作的艰辛与深入,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对艺术理解力的失落感。诗人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创作上愈发趋向于平易近人,但却害怕被年轻人指责为肤浅或过于简单。这种对创作与理解之间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尊重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无奈与感慨,既有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也有对当下审美标准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哲学思考。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艺术创作与理解之间的鸿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创作风格的反思,以及对年轻一代艺术理解能力的担忧。
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诗人对年轻人的看法?
A. 他们能理解艺术
B. 他们对艺术缺乏理解
C. 他们是优秀的创作者
诗中提到“良工”,主要指的是?
A. 有才能的工匠
B. 年轻人
C. 普通人
答案:
可以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对人生与创作的不同感悟。陆游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现实的直面与深刻的思考,而刘克庄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艺术理解差异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