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横林望见惠山寄怀尤延之三首 其三

《横林望见惠山寄怀尤延之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4:09:37

诗句

平生玉树伴蒹葭,晚岁春兰隔菊花。

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9:37

原文展示

平生玉树伴蒹葭,晚岁春兰隔菊花。
咫尺遂初堂下水,寄诗犹自怨人遐。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都和玉树和芦苇相伴,晚年时却与春兰隔着菊花。
虽然近在咫尺,堂下的水流依然在流淌,我寄出的诗却仍然在怨恨远方的人。

注释

  • 玉树:比喻高洁的品格或美好的志向。
  • 蒹葭:指芦苇,常用以象征柔韧与坚强。
  • 春兰:春天的兰花,象征着高雅与美丽。
  • 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雅。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怨人遐:怨恨远方的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怨恨。

典故解析

  • “蒹葭”:出自《诗经·蒹葭》,象征柔韧和坚持。
  • “春兰”与“菊花”:春兰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菊花则代表坚贞,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诗风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开头用“玉树伴蒹葭”来描绘自己人生的夥伴,既展现了高洁的追求,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接着“晚岁春兰隔菊花”则表现出晚年时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春兰与菊花的隔绝,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距离和隔阂。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情,虽然物理上距离不远,但因种种原因,彼此的心灵却依然相距遥远,甚至产生怨恨,表达了对彼此缺乏沟通的无奈与惆怅。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深入人心的情感流露,体现了杨万里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玉树伴蒹葭”:回忆自己一生中像玉树般高洁的理想与柔韧坚韧的生活伴随。
    • “晚岁春兰隔菊花”:晚年时却与高雅的春兰隔着坚贞的菊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咫尺遂初堂下水”:尽管距离很近,依然不忍面对。
    • “寄诗犹自怨人遐”:寄出的诗中满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怨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树”“蒹葭”和“春兰”“菊花”相互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人生理想比作“玉树”,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主题思想: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友谊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玉树:象征高洁的品质。
    • 蒹葭:象征坚韧与柔软,表示生命的韧性。
    • 春兰:象征美好与高雅。
    • 菊花:代表坚贞与清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咫尺”指的是: A. 近在咫尺
    B. 远在天边
    C. 难以靠近
    D. 近于心灵

  2. “平生玉树伴蒹葭”中“玉树”象征: A. 友情
    B. 理想与品格
    C. 孤独
    D. 自然之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将本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行役有叹二首 寄题彭泽王尉廨舍二境·潜玉洞 再并赋瑞香水仙兰三花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爱山堂 新栽德安牡丹,透根生孙,枝皆千叶种也,即 过杨二渡三首 筠庵晚睡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得意不宜再往 廉可寄财 金字旁的字 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戢的词语有哪些 照世 反侧获安 地动山摧 月字旁的字 本末终终 立刀旁的字 降红 澡雪 指天为誓 私字儿的字 众心如城 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