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率诸友祭南丰先生墓

《率诸友祭南丰先生墓》

时间: 2025-05-05 10:19:23

诗句

星斗文章焕九天,萧萧松槚暗荒阡。

久无世冑崇祠像,赖有山僧守墓田。

俎豆春回修废典,佩衿云合礼前贤。

此行莫作嬉游看,回首元丰重怆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9:23

原文展示:

星斗文章焕九天,
萧萧松槚暗荒阡。
久无世冑崇祠像,
赖有山僧守墓田。
俎豆春回修废典,
佩衿云合礼前贤。
此行莫作嬉游看,
回首元丰重怆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南丰先生墓前祭奠的场景。在星空下,文章的光辉照耀着九天,松树和灌木在幽暗的道路旁摇曳。长久以来没有人祭祀他,祠堂和画像也早已荒废,幸得一位山中的僧人守护着这片墓地。春天来临,祭祀的仪式重新被修复,佩戴着青衫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向先贤致以礼敬。这次的祭奠不应视作游玩消遣,回首往昔的元丰年间,不禁让我心生感慨。

注释:

  1. 星斗:星星和斗柄,指天空中的星辰。
  2. 文章:指文采和学问。
  3. 萧萧:形容松树的声音,或许也有凄凉之意。
  4. 松槚:松树和灌木,象征着自然的环境。
  5. 世冑:世代的后代,后人。
  6. 崇祠像:祭祀的祠堂和画像。
  7.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8. 佩衿:指佩戴的衣服,象征礼仪。
  9. 云合:指云雾缭绕,形容场面庄重。
  10. 元丰:指北宋元丰年间,表达历史的追忆。
  11. 怆然:悲伤、感慨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约1040-1110),字中立,号东篱,北宋时期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祭奠南丰先生的场合,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南丰先生作为重要的文化人物,其贡献深远,诗人通过此次祭奠活动,旨在重温其生平业绩,唤醒世人的记忆。

诗歌鉴赏:

《率诸友祭南丰先生墓》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首句“星斗文章焕九天”即以星空的明亮和文章的光辉相结合,象征着先贤的伟大与不朽。接下来的“萧萧松槚暗荒阡”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凄凉和荒废之感,暗示着对历史的遗忘和对先贤的冷落。

诗中提到“久无世冑崇祠像”,反映了对南丰先生祭祀的缺失,增强了对其的怀念之情。“赖有山僧守墓田”则展示了一种对守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执念。随着春天的到来,祭祀仪式的恢复不仅仅是对先贤的追忆,也是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最后两句提醒大家这次祭奠的意义,非游玩之事,而是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元丰时期的怀念与对先贤的无限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星斗文章焕九天:星空下,文学艺术的光辉如同照亮九天,突出南丰先生的文化成就。
  2. 萧萧松槚暗荒阡:松树摇曳,环境幽暗,暗示墓地的荒凉和被遗忘的历史。
  3. 久无世冑崇祠像:长期没有后代祭祀,表明文化的断层和对先贤的冷落。
  4. 赖有山僧守墓田:山中的僧人守护着墓地,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崇敬。
  5. 俎豆春回修废典:春天到来,祭祀的仪式得以恢复,象征着文化的重生。
  6. 佩衿云合礼前贤:身着礼服的人们齐聚一堂,对先贤表示敬意。
  7. 此行莫作嬉游看:强调祭奠并非游玩,而是怀念和敬仰的行动。
  8. 回首元丰重怆然:回望元丰年间,感慨万千,表现出对历史和先贤的深刻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星斗文章”与“萧萧松槚”,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先贤的成就比作星辰,强调其闪耀的光辉。
  • 拟人:松树的“萧萧”声,赋予自然以情感,使环境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南丰先生的追思与敬仰,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历史的怀念。诗人借祭奠之事,唤醒人们对先贤的记忆,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斗:象征智慧和光辉,代表着文化的辉煌。
  • 松槚:象征孤独与坚韧,也引发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春回:象征新生与希望,暗示文化的复兴。
  • 青衫:象征礼仪和尊重,承载着对先贤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崇祠像”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祭祀的祠堂和画像
    C. 风景

  2. “俎豆春回修废典”中的“俎豆”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乐器
    B. 祭祀用的器具
    C. 诗文

  3. 诗人在祭奠时强调这次活动不是为了: A. 缅怀先贤
    B. 游玩消遣
    C. 传承文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
  • 杜甫《春望》:反映历史变迁与对先贤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刘埙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出对文化和历史的追思。然而,王维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刘埙则更强调社会责任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选》
  3.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奉崇善促父亲解组 答清江钱大尹问閤皂山中景 答清江钱大尹问合皂山中景 寻轩辕集遗庵不得 登上界三峰从神湖望夜乐池还憩青羊石 观源洞观葛翁筇化石唐时游人入洞见石壁题葛翁诗有松门石径茸芳草落花满院香沉沉二句因足之 霁后度大屏岭始见罗浮二山隐显云外折下数里为石角潭 度大屏诸山二十余里一无庐木而雨至忽有古藤一本覆若夏屋得息 月夜再至濂泉 濂泉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雀牖 偷生惜死 萱堂 心字底的字 冲脉 私字儿的字 江海之士 自视不明 彐字旁的字 舆人 入字旁的字 星言夙驾 不易乎世 三框儿的字 纷纷穰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