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时间: 2025-05-07 17:08:29

诗句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

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8:29

原文展示: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作者:王之望 〔宋代〕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
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龙华山寺的生活情景。斋饭的香气弥漫,寺院里的钟声从翠竹中传出。僧人远远地走过松树小径,鸟儿在石坛上安静地栖息。新鲜的茶叶在春山上被采摘,泉水在雨后的山涧中被煮沸。烟雾缭绕的书房里,处处都让人感到愉悦和乐于留连。


注释:

  • 斋饭:指佛教寺院中的素食餐。
  • 香积:形容饭菜香气四溢。
  • 钟声:寺庙中敲击的钟声。
  • 松径:松树下的小路。
  • 石坛:石制的平台,常用于放置供品。
  • :温顺,驯服。
  • 茶摘:指采摘新鲜茶叶。
  • 泉烹:泉水被用来煮水。
  • 萧然:清幽、宁静的样子。
  • 烟篆室:指书房中烟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读书写字的氛围。
  • 留人:使人愿意停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因其作品的清新脱俗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受到后人赞誉。他的诗通常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龙华山寺的寓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王之望对寺院宁静环境的热爱与陶醉。诗中展现了寺庙的生活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优雅的笔触描绘了龙华山寺的宁静环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感。开头的“斋饭来香积”和“钟声出翠筠”通过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佛教气息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安宁。随后的“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接下来的“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则引入了茶和泉水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的清新和生机。这里的“春山嫩”和“雨涧新”都传递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仿佛让人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最后的“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则是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总结,展现出诗人在此处的满足与喜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人天合一、心灵宁静的哲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王之望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幽静的禅意世界,让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斋饭来香积:斋饭的香气扑鼻而来,暗示寺院生活的简朴与清雅。
    • 钟声出翠筠:钟声从翠竹中传来,营造出一种佛教的庄严氛围。
    • 僧投松径远:僧人走在松树的小径上,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生活状态。
    • 鸟下石坛驯:鸟儿在石坛上安静地栖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茶摘春山嫩:春天的嫩茶被采摘,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 泉烹雨涧新:泉水在雨后的山涧中被煮沸,象征着清新与活力。
    • 萧然烟篆室:书房烟雾缭绕,营造出幽静的读书环境。
    • 处处喜留人:四处都让人感到愉悦,表达出对这一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斋饭”与“钟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通过意象的对比(如“春山嫩”与“雨涧新”),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清净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香积:象征着简单而纯净的生活。
  • 钟声:代表着佛教的庄严与宁静。
  • 松径: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安宁。
  • :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 :象征着生活的清雅与淡泊。
  •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活力。
  • 烟篆室:代表知识的积累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斋饭”是什么?

    • A. 一种饮料
    • B. 佛教寺院中的素食餐
    • C. 一种美食
    • D. 一种节日
  2. 诗中“鸟下石坛驯”中的“驯”字意思是?

    • A. 任性
    • B. 温顺
    • C. 狂野
    • D. 迷失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忧伤
    • B. 热情
    • C. 宁静与满足
    •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之涣的作品,描写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的诗歌。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所作,表达了对寺院生活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王之望的作品在意境上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观,而王之望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王之望诗集》:收录王之望的作品及生平介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颂古二十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爻字旁的字 径易 三相 鹰扬虎噬 钩玄猎秘 私字儿的字 口授心传 广字头的字 耳字旁的字 闲开头的成语 伏鸾隐鹄 厉结尾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莺猜燕妒 一拥而入 孟艺 外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