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3:38
踏莎行
作者:李之仪 〔宋代〕
紫燕衔泥,黄莺唤友。可人春色暄晴昼。
王孙一去杳无音,断肠最是黄昏后。
宝髻慵梳,玉钗斜溜。凭阑目断空回首。
薄情何事不归来,谩教折尽庭前柳。
春天到了,紫燕衔着泥土筑巢,黄莺在呼唤朋友,正是人们心情愉悦的温暖春日。
而那位王孙一去无音信,最让人伤心的时刻是黄昏时分。
头发懒得梳理,玉钗歪斜地垂落在发间。
凭栏望去,空自回首,目光所及之处已无他人。
薄情的人为何不归来,白白地让我折尽了庭前的柳条。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季常,号秋水,宋代诗人。其诗清新俊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表达春天的主题。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李之仪对春天的感受与对远方人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惆怅。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失落。开篇以“紫燕衔泥,黄莺唤友”引入,生动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温暖,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中。然而,随后便转入对王孙的思念,表明春色虽美,却因王孙的离去而显得格外凄凉。黄昏后的“断肠”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孤独,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词中“宝髻慵梳,玉钗斜溜”的描写,体现出女子的懒散与愁苦,增添了情感的层次。她凭栏回首,眼中满是失落与期待,透过“薄情何事不归来”,表达了对爱人不归的怨怼与惆怅,似乎在责问对方为何不回心转意,甚至将自己对柳树的折磨比作对离去者的心情。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思念的苦涩,既有自然的优美,又有情感的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丽与对离去情人的思念展开,表现出爱情的无奈与生活的无常,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对失去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紫燕”在词中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王孙一去杳无音”中的“王孙”指代谁?
A. 朋友
B. 爱人
C. 家人
D. 同事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方不归来的怨怼?
A. “薄情何事不归来”
B. “凭阑目断空回首”
C. “宝髻慵梳”
D. “可人春色暄晴昼”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之仪的《踏莎行》相比,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但更注重个人的壮志豪情,而李之仪则更专注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