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0:11
虾䗫欲吃月,保让常教圆。
心明外不察,月向怀中圆。
罗帏若不卷,谁道中无人。
魁形下方天顶亚,二十四寸窗中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处时的情景,想象着月亮的美丽。诗中的“虾䗫”意指对月亮的渴望和追求,而“保让常教圆”则表达了人们对月圆时光的期盼。心中明亮的思绪并不在意外界的变化,月亮似乎就在怀中绽放。若不是卷起罗帏,谁能说这里没有人?在这二十四寸的窗户下,月亮如此明亮。
作者介绍:杨牢,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自然,深受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风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对月亮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开篇以“虾䗫欲吃月”引入,给人一种轻松幽默的感觉,仿佛诗人正在和月亮进行一场调皮的对话。而“保让常教圆”则体现了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由外及内,描绘了月光的清澈与内心的明亮。诗中“月向怀中圆”的意象,传达了对月亮的亲近感与依恋,仿佛月亮就在心中。最后两句则给人以幽静和孤独之感,展现了诗人在静谧夜晚的思考与感悟,情感深邃,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揭示了孤独中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虾䗫”主要象征什么?
“心明外不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罗帏若不卷”说明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牢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均涉及月亮和对亲人的思念。但杨牢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与情感的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