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16:08
原文展示:
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旧山闲却眠峨。
雪堂重到,但觉客愁多。
来往真成底事,人应笑我亦狂歌。
凭阑久,云车不至,举盏酹东坡。
少年,浑妄意,斗冲剑气,雷化龙梭。
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
松柏毕吾手种,依然烟蕊霜柯。
君知否,人间尘事,元不到渔蓑。
白话文翻译:
归去吧,我要归去哪里呢?在旧山中悠然入眠。再次来到雪堂,只觉得心中愁苦多。往来之间真是何必,别人笑我也只能狂歌。凭栏而立已久,云车却未曾到达,举杯向东坡洒酒。少年时,心中妄念,斗志如剑气,雷霆般的勇气。如今却羡慕白鸟在沧波中飞翔。松柏都是我亲手种下,依然在烟霭中霜雪中挺立。你可知道,人间的纷扰,根本不如渔翁的悠闲。
注释:
- 归去来兮:归去吧,表示归隐的愿望。
- 闲却眠峨:悠闲地在高山中入睡。
- 雪堂:指诗人游览的地方,可能是山中的一处清幽之地。
- 云车:比喻天上的云彩,暗指远道而来的朋友或消息。
- 酹东坡:向东坡(苏东坡)洒酒,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斗冲剑气:形容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如同剑气冲天。
- 翻羡白鸟沧波:如今羡慕白鸟在水中自由飞翔的生活。
- 渔蓑:渔夫的蓑衣,象征简单的生活和无忧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才华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流谦在黄州游玩时,受到东坡(苏轼)的影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本诗以归隐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头“归去来兮”直接引出归隐的主题,接着“吾归何处,旧山闲却眠峨”,展现出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自然的渴望。李流谦在诗中反思来往与人生的意义,“来往真成底事”,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与超然。
诗的中段“凭阑久,云车不至,举盏酹东坡”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酹酒的举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此外,诗中“少年,浑妄意,斗冲剑气”描绘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转而“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则表现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慨与羡慕,透出一种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表达归隐的愿望与对归处的思考。
- 旧山闲却眠峨:在熟悉的山中悠然入睡,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 雪堂重到,但觉客愁多:再次来到雪堂,心中愁苦多。
- 来往真成底事:人生的往来与交往又有什么意义?
- 人应笑我亦狂歌:他人会笑我狂妄,然而我仍然高歌。
- 凭阑久,云车不至:长久地凭栏而立,期待的朋友却未到。
- 举盏酹东坡:举杯向苏轼洒酒,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少年,浑妄意,斗冲剑气:年轻时的无畏与激情。
- 雷化龙梭:形容那时的斗志如雷霆般强烈。
- 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如今却羡慕自由飞翔的白鸟。
- 松柏毕吾手种:松柏都是我亲手种下,体现对自然的珍视。
- 依然烟蕊霜柯:即使经历风霜,依然挺立。
- 君知否,人间尘事,元不到渔蓑:你可知道,世间的纷扰根本不如渔夫的简单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车”比喻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现期待和失落。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斗冲剑气”夸张了年轻时的豪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堂:象征清幽、宁静的环境。
- 云车:象征远道而来的朋友与期待。
- 白鸟: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松柏:象征坚韧与长久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流谦的“满庭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爱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以上皆是
-
“斗冲剑气”中的“剑气”比喻了什么?
- A. 年轻时的豪情
- B. 对武功的向往
- C. 对理想的追求
- D. 对斗争的态度
-
“举盏酹东坡”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李流谦的《满庭芳》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后者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流谦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