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48
原文展示:
摸鱼儿 荷花归耕堂用时父韵
赵以夫 〔宋代〕
古城阴一川新浸,天然尘外幽绝。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环燕席。便纵有万花,此际无颜色。清风两腋。炯玉树森前,碧筒满注,共作醉乡客。长堤路,还忆西湖景物。游船曾点空碧。当时总负凌云气,俯仰顿成今昔。愁易极。更对景销凝,怅望天西北。归来日夕。但展转无眠,风棂水馆,冷浸五更月。
白话文翻译:
在古城的阴影下,一条河流新近被水浸润,自然界之外的幽静绝美。是谁家幻化出如此精美的锦绣,仿佛是花蕊仙子用云彩织成的。环绕着燕子的宴席。即使有万花,此时也失去了颜色。清风从两腋间吹过。在玉树丛生的地方,碧绿的酒杯满注美酒,我们一起成为醉乡的客人。沿着长堤的路,我还记得西湖的景物。游船曾在碧空般的湖面上点缀。当时总是充满凌云的气概,俯仰之间,一切都成了过去。忧愁容易达到极点。更加对着景色销魂,怅望着西北的天空。归来时已是傍晚。只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风穿过窗棂,水馆中,寒冷浸透了五更的月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城阴:古城的阴影下。
- 一川新浸:一条河流新近被水浸润。
- 天然尘外幽绝:自然界之外的幽静绝美。
- 千机锦:精美的锦绣。
- 蕊仙云织:花蕊仙子用云彩织成的。
- 环燕席:环绕着燕子的宴席。
- 清风两腋:清风从两腋间吹过。
- 炯玉树森前:在玉树丛生的地方。
- 碧筒满注:碧绿的酒杯满注美酒。
- 醉乡客:醉乡的客人。
- 长堤路:沿着长堤的路。
- 西湖景物:西湖的景物。
- 游船曾点空碧:游船曾在碧空般的湖面上点缀。
- 凌云气:凌云的气概。
- 俯仰顿成今昔:俯仰之间,一切都成了过去。
- 愁易极:忧愁容易达到极点。
- 对景销凝:对着景色销魂。
- 怅望天西北:怅望着西北的天空。
- 归来日夕:归来时已是傍晚。
- 展转无眠: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 风棂水馆:风穿过窗棂,水馆中。
- 冷浸五更月:寒冷浸透了五更的月亮。
典故解析:
- 蕊仙云织:比喻精美的锦绣,源自古代神话中的花蕊仙子,用云彩织成美丽的织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以夫,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该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古城和西湖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古城和西湖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城、河流、锦绣、宴席、玉树、美酒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绝美的自然画卷。诗中“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比作精美的锦绣,赋予其仙境般的美丽。后文通过对西湖景物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城阴一川新浸,天然尘外幽绝:描绘古城阴影下的一条河流新近被水浸润,自然界之外的幽静绝美。
- 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比作精美的锦绣,赋予其仙境般的美丽。
- 环燕席。便纵有万花,此际无颜色:描绘环绕着燕子的宴席,即使有万花,此时也失去了颜色。
- 清风两腋。炯玉树森前,碧筒满注,共作醉乡客:描绘清风从两腋间吹过,在玉树丛生的地方,碧绿的酒杯满注美酒,一起成为醉乡的客人。
- 长堤路,还忆西湖景物:回忆沿着长堤的路,西湖的景物。
- 游船曾点空碧:回忆游船曾在碧空般的湖面上点缀。
- 当时总负凌云气,俯仰顿成今昔:表达对过去充满凌云气概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愁易极。更对景销凝,怅望天西北:表达忧愁容易达到极点,对着景色销魂,怅望着西北的天空。
- 归来日夕。但展转无眠,风棂水馆,冷浸五更月:描绘归来时已是傍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风穿过窗棂,水馆中,寒冷浸透了五更的月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将自然景物比作精美的锦绣。
- 拟人:如“疑是蕊仙云织”赋予自然景物仙境般的美丽。
- 对仗:如“清风两腋。炯玉树森前”中的“清风”与“炯玉树”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古城、河流、锦绣、宴席、玉树、美酒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绝美的自然画卷,同时通过对西湖景物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城阴:古城的阴影下。
- 一川新浸:一条河流新近被水浸润。
- 千机锦:精美的锦绣。
- 蕊仙云织:花蕊仙子用云彩织成的。
- 环燕席:环绕着燕子的宴席。
- 炯玉树森前:在玉树丛生的地方。
- 碧筒满注:碧绿的酒杯满注美酒。
- 醉乡客:醉乡的客人。
- 长堤路:沿着长堤的路。
- 西湖景物:西湖的景物。
- 游船曾点空碧:游船曾在碧空般的湖面上点缀。
- 凌云气:凌云的气概。
- 展转无眠: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 风棂水馆:风穿过窗棂,水馆中。
- 冷浸五更月:寒冷浸透了五更的月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清风两腋。炯玉树森前,碧筒满注,共作醉乡客”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宴席
B. 自然景物
C. 醉乡
D. 玉树
答案:C
-
诗中“长堤路,还忆西湖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珍惜
C. 感慨
D. 回忆
答案:D
-
诗中“归来日夕。但展转无眠,风棂水馆,冷浸五更月”描绘了什么时间段的场景?
A. 清晨
B. 傍晚
C. 夜晚
D. 午夜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杨万里《小池》:通过对小池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绝美的自然画卷。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赵以夫《摸鱼儿 荷花归耕堂用时父韵》: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 杨万里《小池》与赵以夫《摸鱼儿 荷花归耕堂用时父韵》:两首诗都展现了一幅幽静绝美的自然画卷,但前者更注重对小景物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注重对大景物的宏伟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众多诗作,对苏轼的诗歌风格和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
- 《杨万里诗选》:收录了杨万里的众多诗作,对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和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