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3:37
原文展示:
倾国精神,娇无力亭亭向谁。还知否,羞沈月姊,妒杀风姨。满地胭脂春欲老,平池翡翠水新肥。祗花王富贵占韶光,真绝奇。香暗动,人未知。翻玉拍,度金衣。任轻红殷紫,对景偏宜。闻道洛阳夸此地,因思京国太平时。向沈香亭北按新词,乘醉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娇艳与高贵。诗中,牡丹被赋予了倾国的美丽和精神,它娇弱无力地矗立,仿佛在问:“向谁展示我的美丽?”诗人提醒读者,牡丹之美甚至让月亮女神感到羞愧,让风神嫉妒。春天即将过去,牡丹的红色花瓣铺满地面,而池水中的翡翠色显得更加肥美。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占据了春光,真是绝世奇观。它的香气悄然散发,人们尚未察觉。诗人翻动玉拍,穿着金衣,任由轻红和殷紫的花瓣点缀,与景色相得益彰。听说洛阳人赞美这个地方,诗人因此思念京城的太平盛世。在沈香亭北,诗人按照新词谱曲,乘着醉意归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以夫是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通过花卉来抒发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春天,诗人观赏牡丹花时,被其美丽所打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观赏牡丹花时,被其美丽和娇艳所打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美丽,诗人通过描绘牡丹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太平盛世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其娇艳和高贵的特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倾国精神”、“羞沈月姊”、“妒杀风姨”等,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和独特地位。诗中的“满地胭脂春欲老,平池翡翠水新肥”一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牡丹花的娇艳和春天的生机。诗人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太平盛世的怀念。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花卉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太平盛世的怀念。诗人通过对牡丹的赞美,展现了其娇艳和高贵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羞沈月姊,妒杀风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满地胭脂春欲老”中的“胭脂”比喻什么? A. 牡丹花的红色 B. 春天的绿色 C. 池水的颜色 D. 天空的颜色
诗中“祗花王富贵占韶光”中的“花王”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梅花 C. 牡丹 D. 荷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