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3:15
《台城路》
处楼之正中,苍翠横陈,是斯楼之胜境也。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在这楼的正中央,苍翠的山峦横亘在眼前,真是这座楼的美丽景致。那翠绿的山峰缺口处又添了新的奇观,修长的眉形在远方孤独的碧空中飘浮。天边的影子微微朦胧,烟雾的痕迹黯淡无光,与千峰的色彩截然不同。我凭高远望,向帘幕中间,冷冷的光线透入。猜想那吟咏的僧人,或许正坐在几株松树下的苍石上。泉水的源头仍是昔日的旧迹。煮茶的味道依然古老,曾经的游历还历历在目。调水的符号悠闲,登山的木屐在旁,却倚着栏杆,斜阳西下,轻阴的变化让人感慨。看那飘忽的风云,明暗交替的朝夕。为我而飞来,傍江的峭壁。
张炎,字宗道,号惭愧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在词风上深受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影响。
《台城路》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中。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映射出当时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台城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内涵。开篇即以“处楼之正中,苍翠横陈”,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画面。这里的“苍翠”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接下来的“翠屏缺处添奇观”则进一步丰富了风景的层次感,表现出自然的多样与奇妙。诗中描绘的天影、烟痕等意象,既有现实的映照,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尤其是“凭高望极”,表现出一种登高望远的豪情,给予读者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思考的深度。
此外,诗中提到的“吟僧、松下坐苍石”,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时此地达到了和谐。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张炎将自然的美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深刻而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忆,体现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大自然的壮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诗中提到的“苍翠”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人物
B. 自然景色
C. 诗人心情
“修眉远浮孤碧”中的“修眉”比喻了什么?
A. 眼睛
B. 山的形状
C. 天空
诗中吟咏的僧人坐在哪里?
A. 松树下的石头
B. 楼的顶端
C. 江边
可以将《台城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作品展现了豪放与奔放,而张炎则倾向于细腻与内敛,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