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3:07
送石孙赴童科
圣泽被卷阿,髫童亦置科。
两蜗从小竞,三家至今讹。
亦漫为官耳,其将奈若何。
岂关门户事,翁已老渔蓑。
将圣恩普及的地方,连小孩子也能参加科举考试。
两只小蜗牛从小就争着前进,三家子弟至今都在传言这事。
即使只是随便做个官,又能如何呢?
这与门第并没有关系,我已经老了,只能穿着渔夫的蓑衣。
“髫童亦置科”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对年轻人的影响,表明了对学业的重视。“三家至今讹”可能源于当时社会对学业竞争的热切讨论。
方岳,字景华,号月舫,南宋时期人,以诗、词、文名世。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时事的关怀和对生活的感悟。
该诗写于方岳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他对科举制度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评,表现出一种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无奈。
《送石孙赴童科》是一首饱含深意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传达了对年轻人未来的关心。开头两句“圣泽被卷阿,髫童亦置科”,展现了科举制度普及的现象,暗示着年轻人从小就被卷入到竞争激烈的学业中,显示出对教育的推崇与期待。然而,随后的“两蜗从小竞”则用蜗牛形象比喻了年轻人的缓慢成长与竞争的艰辛,寓意着在这场竞争中,许多年轻人仍然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
“亦漫为官耳,其将奈若何”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淡然态度,强调即使进入仕途也只是随便一职,反映出对科举名利的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岂关门户事,翁已老渔蓑”则更是深刻,表明作者虽然已老,不再关心名利,而是回归自然,享受简朴的生活。整首诗在轻松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思和对年轻人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反思,表达了对年轻人的鼓励与无奈,强调个人努力超过门第的重要性,并体现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中提到“髫童”是指:
A. 年长者
B. 年幼的孩子
C. 学者
D. 官员
“两蜗从小竞”的意思是:
A. 小孩子们竞争
B. 小蜗牛在赛跑
C. 社会竞争激烈
D. 竞争没有意义
诗中“翁已老渔蓑”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淡泊自然
C. 忧虑未来
D. 关心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