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5:45
宜春台
作者:刘嗣隆
一簇亭台画亦难,
公馀到此暂盘桓。
山多不似城中景,
树密偏宜雨后看。
风送江声穿郡郭,
日推云影下峰峦。
当时吏部曾游否,
何事无文石上刊。
一团亭台的美景即便画出来也很难,比起城中的繁华景象,这里显得格外静谧。这里的山林并不如城市的景色那样多彩,树木繁茂,尤其在雨后的时候更显得清新可爱。微风送来江水的声音,穿过郡城的围墙,阳光把云朵的影子推到山峰之上。当年吏部的人曾经来这里游玩过吗?为何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在石碑上呢?
刘嗣隆,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此诗作于刘嗣隆游历宜春台时,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及对往昔游人的思索,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追述。
《宜春台》是刘嗣隆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绘,诗中展现了山水的幽美和宁静。在诗的开头,诗人以“画亦难”一句引入,表明即便是画家再怎么精湛的技艺,也难以表达出宜春台的真实美景。接下来的两句则对比了自然山水与城中繁华的不同,山水之美在于其清幽和静谧,尤其适合在雨后观赏,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后面的描写则通过“风送江声”和“日推云影”,营造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仿佛让读者亲身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
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历史的思考,诗人不仅在欣赏眼前的美景,也在追忆过去,思考历史人物的游历和留下的痕迹。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增添了诗的深度,使得整首诗既具视觉之美,又富含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游人留痕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宜春台》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刘嗣隆
c)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公馀”是指什么?
a) 工作时间
b) 闲暇时间
c) 学习时间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自然山水
c) 热闹的集市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