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时间: 2025-04-27 14:56:43

诗句

草藉轮蹄翠织成,花围巷陌锦韪屏。

早来指点游人处,今在游人行处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43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作者:杨万里
草藉轮蹄翠织成,花围巷陌锦韪屏。早来指点游人处,今在游人行处行。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三日这天,我登上忠襄的坟墓,因而随意漫游,写下了十首绝句。草地如同青翠的绣品,花儿环绕着小巷,宛如缤纷的屏风。早先我在这里指点游人,如今却成了游人的行程。

注释:

  • 忠襄:指的是忠襄王的墓地,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悼念。
  • 草藉:草地。
  • 轮蹄:马车的轮子。
  • 翠织成:形容草地如同精美的织物。
  • 锦韪屏:形容花围绕的景象,似锦绣般美丽的屏风。
  • 早来指点:指的是之前曾经在这里引导游人。

典故解析:

忠襄王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是指某位忠诚的王者,诗人在这一天登上他的坟墓,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哀思和敬仰。三月三日作为传统节日,也有着踏青、游玩的习俗。诗中的游人活动与自然美景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6-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语言清新,意象生动。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三月三日,诗人登上忠襄王的坟墓,可能是为了缅怀历史人物,同时也在这个温暖的季节中感受自然之美。诗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游人对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头两句“草藉轮蹄翠织成,花围巷陌锦韪屏”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刻画了春日的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草地的青翠与花朵的绚丽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在这一环境中,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为游人指点的情景,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诗的后半部分“今在游人行处行”则揭示了诗人现在融入到游人的行列中,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紧密联系。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藉轮蹄翠织成”:草地在马车的碾压下,显得更加青翠如织。
  • “花围巷陌锦韪屏”:花朵环绕着小巷,宛如美丽的锦屏。
  • “早来指点游人处”:我曾经在这里为游人指点方向。
  • “今在游人行处行”:如今我也成为游人,随意漫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地比作青翠的织物,花环绕比作锦屏,形象生动。
  • 拟人:游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生动的景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同时也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游人们的悠闲,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春天的生机。
  • :象征美丽与希望,充满活力。
  • 游人:象征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藉轮蹄翠织成”所表现的意象是什么?

    • A. 生命的枯竭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萧瑟
  2. “花围巷陌锦韪屏”中的“锦韪屏”指的是什么?

    • A. 乡村的田园
    • B. 美丽的花环
    • C. 古老的屏风
  3. 诗人曾经的角色是什么?

    • A. 游人
    • B. 指导游人
    • C. 画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达了春天的繁华与人的情感,展示了对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即席次阮厅长原调 南乡子 其二 南乡子 南乡子 其一 别武汉,遂至重庆 南乡子  八咏楼作 南乡子四首 其三 桂花 南乡子·白雪与黄芽 南乡子 乌石山房即目 南乡子 秋日旅怀 南乡子 其二 梦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缶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学海无涯 铭旌 包含该的词语有哪些 籍死 迟迟吾行 秋狝春苗 生力军 釒字旁的字 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叮咛 死劲儿 普天之下 低吟浅唱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