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7:47
雨中花令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早已是花魁柳冠。更绝唱不容同伴。画鼓低敲,红牙随应,著个人勾唤。慢引莺喉千样转。听过处几多娇怨。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
全诗翻译:
早已是花魁的柳冠,唱歌的声音更是无人能比。画鼓轻轻敲打,红牙的伴奏随之而应,勾引着那个人的心。慢慢地引导着黄莺的歌喉,唱出的曲调千变万化。听了几回,满是娇怨的情绪。换了羽毛,转变了宫调,偷声减字,不顾人们的肠子都要断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与古代歌妓文化以及音乐、舞蹈艺术相关,代表了当时社会对美和情感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词人,以词风细腻著称,擅长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场景。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美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市井繁华之际,歌舞升平的景象与人们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交织在一起,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繁荣。
《雨中花令》是一首描绘花魁歌妓生活的词作,展现了歌声、乐器与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歌妓的美丽与才艺,同时也流露出对她们命运的同情。开头几句便设定了高雅的基调,花魁的柳冠象征着她的美丽与地位。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乐器声响的细腻描绘,唤起了读者对那种歌舞场景的想象。
整首词在情感上反复交织着娇怨与离愁,特别是最后几句,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沉感慨。通过“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诗人表现了对歌妓们情感世界的深切理解,尽管她们在表演时显得轻松自如,内心却可能充满了苦涩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如“莺喉”)、拟人(如“慢引”)等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展现出细腻的艺术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花魁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美与才华的赞美,同时也透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同情,揭示了表面的光鲜与内心的苦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魁”指代什么?
A. 花店老板
B. 歌妓中最受欢迎的
C. 舞蹈演员
“偷声减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隐晦的悲伤
C. 兴奋
诗中提到的“画鼓”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花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杨无咎的《雨中花令》更多地侧重于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两者都反映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但表达的方式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