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展喜犒师

《展喜犒师》

时间: 2025-05-03 00:37:36

诗句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

其若先君何?

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37:36

诗词名称: 展喜犒师

作者: 左丘明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白话文翻译:

在夏朝,齐孝公出兵攻打我们的北方边境。齐孝公派展喜去犒赏士兵,展喜在齐侯未到之前接到命令。他说:“我听说您亲自带着兵器要攻打我们的城市,让我这个下臣来犒赏齐侯,您觉得鲁国的人会害怕吗?”对方回答:“小人是害怕的,但君子就不会。”齐侯说:“房屋就像空空的囊袋,田野上没有青草,你们凭什么不害怕呢?”对方回答:“我们依仗的是先王的命令。过去周公辅佐成王,成王把他辛劳的成果用盟约来奖励他,承诺世世代代子孙不再相互残害。桓公在盟约中担任重要职务,因此能够凝聚诸侯,谋划和解,修补缺失,拯救灾难,显示了他过去的功绩。如今您即位,诸侯们都盼望您能够效仿桓公的功劳。我们这个小国不敢妄自尊大,难道经过九年之后,就抛弃命令、废弃职务吗?那样的话,您就不会像先君一样。我们因此而不害怕。”齐侯于是选择了撤退。

注释:

  • 玉趾:指齐孝公的兵器或权力的象征。
  • 小人:指那些地位低微、缺乏品德的人。
  • 君子:指那些品德高尚、有德行的人。
  • 盟府:指盟约的中心或重要场所,古代诸侯之间的约定。
  • 桓公: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以其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左丘明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左传》闻名。他的作品在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展现了深厚的道德观和政治智慧。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当时齐国与鲁国之间的战争背景,展现了对领导者品德和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士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信心。

诗歌鉴赏:

《展喜犒师》通过生动的对话展现了战争中的心理状态和士人的忠诚。展喜作为使者,面对齐侯的质疑,巧妙地以历史典故反驳,体现了他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政治智慧。诗中提到的周公和桓公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更是士人理想的象征,表现出对传统道德和君主德治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话体,增强了代入感,同时也让复杂的政治关系变得直观。展喜的回答不仅是对齐侯问题的回应,更是对整个国家前途的思考,他强调依靠的是先王的命令和历史的教训,这种责任感令人动容。

在情感上,展喜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体现在他对齐侯的说服过程中。诗的结尾,则体现了对齐侯的劝导和期望,期待齐国能够秉持先王的遗德,避免重蹈覆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开头直接叙述事件,说明齐国对鲁国的侵略。
  • 公使展喜犒师:展喜被派去犒赏士兵,表明战争的紧迫性。
  •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展喜用“玉趾”暗示齐侯的权威与侵略意图。
  •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展喜区分小人与君子,暗示士人的信念与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小人与君子的对比,突出士人高尚的品德。
  • 典故:引用周公和桓公的历史,增强说服力和深度。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历史的教训和责任感,鼓励领导者要有德行和才能,才能获得臣民的信任与支持。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玉趾:象征权力与斗争的工具。
  • 青草:象征生机和希望,缺乏青草意味着无生气的状态。
  • 先王之命:代表历史的传承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展喜犒师》的主要人物是谁?

    • A. 齐孝公
    • B. 展喜
    • C. 周公
    • D. 桓公
  2. 诗中提到的“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A. 地位高低
    • B. 品德和信念
    • C. 财富的多寡
    • D. 年龄差异
  3. 齐侯最初对鲁国的态度是:

    • A. 非常自信
    • B. 有些怀疑
    • C. 完全不在乎
    • D. 非常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秋左传》
  • 《诗经·国风》

诗词对比

  • 比较《展喜犒师》和《春秋左传》中关于战争与道德的主题,两者都强调了历史的教训与士人责任,但侧重点不同,《春秋左传》更注重历史的记录与分析。

参考资料:

  1. 《左传》注释与解读
  2. 《先秦历史与文化研究》
  3. 相关古诗词研究书籍

译文

  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劳齐军,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劳齐军的外交辞令。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寡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孝公说:“你们的府库空虚得就像悬挂起来的磬,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问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而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失,而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诸侯都给予厚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众,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会这样的。’依仗这个才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收兵回国。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 水龙吟 疏影 秋莲词人诣孤山观梅,词以纪之,予不得同游,次韵寄意 玉烛新 赋梅,用清真韵 解连环 为公湛画水仙并题,用清真韵 醉落魄 暗香 忆梅,次梦秋韵 祝英台近 眉妩 眉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略纵横 新古典主义艺术 包含孤的词语有哪些 望开头的成语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燕宾 糹字旁的字 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冷言冷语 文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包含址的词语有哪些 病蔽 一石激起千层浪 属垣有耳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