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2:56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2:56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宋代〕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这首词的背景是作者辛弃疾与朋友陈同父在东阳相聚,游历鹅湖,原本希望与朱晦庵在紫溪会面,但朱晦庵未能如约而至。分别的次日,辛弃疾心中依依不舍,想要追赶陈同父,但在鹭鸶林却因雪深泥滑而无法继续前行。无奈之下,他独自饮酒,心中感到怅然若失,愈加怀念与朋友的欢聚。夜里,他在吴氏泉湖的四望楼投宿,听邻居吹笛声悲伤,因而写下了这首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后,陈同父给他来信索要词作,辛弃疾将自己的心情倾诉于此,仿佛可以跨越千里而相逢。
词中提到的“渊明风流”和“卧龙诸葛”,象征着高洁的情操与才智。诗中还描绘了鹊鸟飞来、松树上轻踏微雪的景象,隐喻着人生的短暂与变迁。辛弃疾感叹年华已逝,华发渐增,心中感受到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随着景色的变换,心情也随着加深。最后,他写道“问谁使君来愁绝”,表达了对相思的无奈与痛苦。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作词风格豪放,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的壮志未酬。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与友人聚会后,因惜别而生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在动荡的南宋时期,辛弃疾内心渴望为国效力,同时又面临个人情感的困扰。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词作。辛弃疾通过对友人相聚、惜别的描写,反映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从鹅湖的游玩到夜半的独饮,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思念的氛围。
在语言上,辛弃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渊明风流”和“卧龙诸葛”,不仅彰显了作者的才情,也使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尤其是“要破帽多添华发”一句,透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全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眷恋,也有对人生的感慨,透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辛弃疾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友人相聚与离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辛弃疾以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己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朋友叫什麼名字?
词中提到的高洁隐士是谁?
“要破帽多添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辛弃疾更多的是对友情的怀念,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与痛苦。两者在情感表达及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转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