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用韵

《再用韵》

时间: 2025-05-03 21:47:11

诗句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

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7:11

再用韵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
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白话文翻译:

想要把自己的身心融入无边的虚空,就必须要勤奋修炼,净化内心。古人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借鉴,直到如今,仍然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注释:

  • 身心: 指人的身躯和心灵。
  • 太虚: 泛指广阔无边的虚空,常用来形容一种理想的境界。
  • 净工夫: 指净化心灵的功夫或修行。
  • 古人有句: 指古代先贤的名言。
  • : 指锥子,这里用作比喻,意指没有成就或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古人有句须参取”中的“古人”可以指代许多古代的哲学家或修道者,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诗中提到的“穷到今年锥也无”,则强调了追求理想境界的艰辛和漫长,暗示着在修行的道路上,成就的微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阶段,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矛盾使他对修行和自我完善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再用韵》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思考的诗。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修炼与外在行为的统一。通过“身心入太虚”的比喻,诗人将理想的境界描述得无边无际,暗示着一种追求的渴望。

而后一句“要须勤着净工夫”则指出,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修行。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内心的净化与提升。古人的智慧在此成为一种引导,诗人通过借鉴古人的经验,反映出一种对过往智慧的尊重与反思。

最后一句“穷到今年锥也无”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感慨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仍未达到预期的高度,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坚持。这种情感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他的诗歌总是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把身心入太虚: 诗人渴望将自己融入广阔的虚空,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要须勤着净工夫: 强调修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内心的净化。
  • 古人有句须参取: 提及古人的智慧,表明人们应当从中汲取经验。
  • 穷到今年锥也无: 反映出长年修行却仍未达成理想目标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太虚”作为理想境界的比喻,表现了诗人追求的广阔无边。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修炼的重视,同时反映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尊重与借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虚: 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无边界。
  • 净工夫: 表达修行与内心净化的重要性。
  • : 作为隐喻,象征着未能实现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把身心入太虚”的意思是?

    • A. 渴望死亡
    • B. 渴望融入理想境界
    • C. 渴望名利
    • D. 渴望财富
  2. 诗中提到的“净工夫”主要指?

    • A. 外在的工艺
    • B. 内心的修炼
    • C. 物质的追求
    • D. 休闲的工夫
  3. “穷到今年锥也无”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满足
    • B. 无奈
    • C. 高兴
    • D. 轻松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白在追求理想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出对豪放生活的渴望,而辛弃疾则更关注内心的修炼与反思。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集》
  • 《宋代词人研究》

相关查询

赠陈教谕 赠笔生 越州道中 玉融陈心我诸友萧寺读书 与徐同知 又游南园次傍花随柳句 游武夷山 游南园次傍花随柳句 涌翠亭梅花 咏武夷怀朱晦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没金铩羽 积开头的成语 包含楼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乡结尾的成语 汹涌澎湃 王乔舄 挥扰 家传户诵 干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趟趭 风门水口 欠佳 流延 臼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散伤丑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