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悼山谷五首 其二

《悼山谷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03:32

诗句

人间识与不识,为君折意消魂。

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32

原文展示:

悼山谷五首 其二
人间识与不识,为君折意消魂。
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世人之间,有些人识得真谛,有些人却不识,为了你,我愿意放弃一切,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思念。我独自一人进入无声的禅境,静静地体悟着“阿”字的法门。

注释:

  • 识与不识:指对真理的认识与不了解。
  • 折意消魂:折磨心意,令人心神俱疲。
  • 三昧:佛教中的一种静心状态,意指深度的冥想与领悟。
  • 阿字法门:指佛教的“阿”字,象征着开始与真理的启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德洪,宋代高僧,专注于禅宗思想的传播与实践,以其深厚的禅学造诣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他对生命与真理的探索。

创作背景:

《悼山谷五首》是在德洪对一位友人的追思之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思想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存在与真理的思考。开篇即以“人间识与不识”引入,表明了对世人认知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生命中所面对的选择与迷惑。接下来的“为君折意消魂”,表达了作者因友人离世而心痛的情感,表现出了对逝去友谊的惋惜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独入无声三昧,同闻阿字法门”,则转向了内心的宁静与领悟,体现了作者在悲痛中寻求内心的平和。这里的“无声三昧”与“阿字法门”不仅是禅宗的概念,更是作者在悲伤中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与理解。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从世俗的痛苦到内心的平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识与不识:描绘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的不同境遇,强调了认知的差异。
  2. 为君折意消魂: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心痛已久,意志消沉。
  3. 独入无声三昧:表现了作者在痛苦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决心,追求禅境。
  4. 同闻阿字法门:表达了在静默中领悟生命真理的境地,体现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融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识与不识”,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禅境比作“无声”,体现内心的宁静。
  • 意象:通过“阿字法门”传达深邃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怀念与生命真谛的思考,表达了在悲伤中寻求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禅宗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间:象征着世俗生活与人际关系。
  • 三昧:代表深层的内心宁静与智慧。
  • 阿字:象征着佛教的开端与真理的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人间识与不识”中识与不识的对比意在表达什么?

    • A. 人们的不同命运
    • B. 对真理的不同理解
    • C. 友谊的深浅
    • D. 生命的长短
  2. “独入无声三昧”中的“三昧”指的是什么?

    • A. 迷惑状态
    • B. 深度冥想
    • C. 热闹场所
    • D. 朋友聚会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寄托。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对历史的追思中,体现了孤独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与背景。
  • 《禅宗诗歌研究》:对禅宗思想在诗歌中表现的深入探讨。

相关查询

七夕 赤嵌夕照 竹溪寺 鲫鱼潭 凤岫春雨 梅林分韵得作字 灵岩 谢人送茶 湖州道中 虞山访李孟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信不过 执迷不醒 燕妒花惭 反犬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令人神往 包含图的成语 包含筒的词语有哪些 贵在知心 申屠 鼻字旁的字 窃时肆暴 血开头的成语 隹字旁的字 蹚路 遗簪弃舄 修身齐家 包含留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