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0:15
法曲(歌头)
作者: 曹勋 〔宋代〕
柱史乘车,青牛驾轭,紫云覆顶,函关令已前知。
西升稍驻,尹喜虔恭誓。求老子。
亲谈道德微旨。五千余言,俱救末俗,度脱令咸归生理。
体元机。人间方解道术,兼明治身,与国阶梯。
更有黄庭,专分二境,内外皆举璇题。
羽客见者,倾诚恳诵合彝仪。
万神潜礼。密奉二经,炷香静默,心无竞,靡端倪。
得失扫去,意海澄流要体。
内景防愆失。外景忘疲。
阆风蓬岛岂能移。念诵灵辞。指群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代的场景,柱史(官员)乘车,青牛拉着车辕,紫云在头顶上覆盖,仿佛是在函关之前已经得到了命令。
车辆在西边略作停留,尹喜虔诚地发誓,寻求老子。
亲自谈论道德的微妙旨意,五千多字的经典,能够拯救末世的人,帮助众生回归本性。
体悟元气(自然的本源)。人间方才明白道理和修身的法门,成为国家的阶梯。
还有《黄庭经》,专门划分内外两境,内外的境界都被提升。
羽客(仙人)看到此景,诚心诚意地诵读合乎礼仪的经典。
万神都潜心礼拜,恭敬地奉献二经,点香默祷,心中没有争执,毫无端倪。
得失之念被扫除,心海清澈流畅。
内心的景象防止错误,外在的景象忘却疲惫。
阆风蓬岛又怎能改变?念诵灵妙之辞,引导迷失的众生。
曹勋,字德明,号仲明,宋代人,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道教思想,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法曲(歌头)》创作于宋代,正值道教文化复兴时期。诗中表现了对老子及其道德思想的崇敬,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教的向往与追求。曹勋在此首诗中结合了道教与个人修养,表现出对内在修行的重视。
《法曲(歌头)》是一首充满道教哲学的诗,展现了作者对道理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一个神圣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柱史乘车与青牛驾轭的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庄重与神秘的气息。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尹喜虔诚地向老子求教,表达了对智慧与道德的渴求,这种渴求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
诗中提到的“五千余言”,即《道德经》,表明了道教经典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道教思想对救助末世人心的积极作用。作者通过“内外皆举璇题”的意象,表达了道教追求内外和谐、身心统一的理念。
整首诗通过对道教经典的引用与对修身养性的强调,展现了作者对道教的深刻理解。尤其是最后几句,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明澈。诗歌不仅是对道教思想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性生活的哲学反思。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尊重与追求,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提倡内外和谐,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
《法曲(歌头)》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曹勋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青牛”象征什么?
A. 力量与祥瑞
B. 速度与敏捷
C. 富贵与荣华
D. 自由与放纵
诗中提到的“内外皆举璇题”是指什么?
A. 只重外表
B. 内外兼修
C. 忽视内心
D. 追求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