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3:04
和史司直韵五首
疑怪虚窗彻夜明,晓看积雪与阶平。
虽知乐岁无捐瘠,尚恐祁寒有怨情。
天地浑沦方返朴,国家霈泽正哀惸。
区区甚愿祈三白,只怕人閒忌满盈。
我疑惑那虚空的窗户为何彻夜明亮,清晨时分看到积雪覆盖在台阶上。
虽然知道快乐的年份没有捐赠与贫瘠,然而仍然担心严寒会带来怨恨之情。
天地混沌之中方才回归朴素,国家的恩泽正在哀叹与忧愁。
我非常希望能够祈求三白(意指丰收的白色),只怕人们反而忌妒满盈的富足。
“天地浑沦”出自《道德经》,意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强调自然归于朴素的思想。“国家霈泽”意指国家得到恩泽,然而“哀惸”则是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吴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首句“疑怪虚窗彻夜明”引发读者的好奇,虚窗透出的光亮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希望与追求。接下来“晓看积雪与阶平”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积雪覆盖的台阶象征着冬季的纯洁与安静。
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美好,紧接着他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观察:“虽知乐岁无捐瘠,尚恐祁寒有怨情。”这句诗揭示了在享受安乐生活的同时,诗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充满了忧虑,尤其是对寒冷冬季带来的怨恨。
后半部分“天地浑沦方返朴,国家霈泽正哀惸”进一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心,混沌的天地状态与国家的恩泽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反思。最后一句“区区甚愿祈三白,只怕人閒忌满盈”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的渴望,然而对于人性的复杂与忌妒又感到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在忧虑与希望之间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关注,充满了哲理和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诗人在希望与忧虑之间徘徊,体现了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人性复杂的反思。
“虚窗”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白”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对国家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