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4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7:11
雪竹 其二
作者: 韩日缵 〔明代〕
本是琅玕质,况当雪里看。
寒枝还茜练,冻蕊更檀栾。
映月分辉易,摇风独立难。
疏丛閒徙倚,寂寞似袁安。
这竹子本是琅玕般的质地,尤其在雪中显得更为美丽。
寒冷的枝条依然是红色的,冻得发紫的花蕾更显得如檀木般深邃。
映照在月光下,分散的光辉容易,但在风中独立却很艰难。
稀疏的竹丛旁,我闲坐倚靠,感到寂寞如同袁安那样。
作者介绍: 韩日缵(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突出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助雪竹的形象,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困境时的心境。
《雪竹 其二》是一首描绘雪中竹子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以“琅玕质”描绘竹子的质地,突出了竹子的美丽和坚韧,尤其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动人。接着,诗人通过“寒枝还茜练,冻蕊更檀栾”描绘了竹子在寒冷中依然保持的色彩,强调了生命的顽强。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在月光下竹子和风的独立难度,给人一种孤独感。最后一句中提到“寂寞似袁安”,将诗人的孤独感与历史人物的高洁品格结合,赋予了竹子更深的文化内涵。整首诗在意象上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密切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琅玕质”比喻竹子的质地)、拟人(竹子似乎能感受到寒冷的孤独)、对仗(如“映月分辉易,摇风独立难”)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中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保持独立和高洁的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琅玕质”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颜色
B. 竹子的质地
C. 竹子的高度
D. 竹子的数量
“寂寞似袁安”中的袁安是谁?
A. 汉代的隐士
B. 明代的诗人
C. 现代的文学家
D. 唐代的书法家
诗中描绘的意象主要集中在哪些元素?
A. 竹、雪、月
B. 风、雨、山
C. 花、鸟、鱼
D. 人、城、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雪竹 其二》与王维的《寒竹》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描绘了冬季竹子的坚韧,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方面有所不同,王维更强调孤独中的坚守,而韩日缵则通过环境描绘了更为细腻的美感与孤独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