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9:48
除夜叹
贺铸 〔宋代〕
壮发忽种种,华年今复穷。
客怀少安适,况乃京尘中。
病肺厌斟酌,疲筋谢过从。
闲坊税老屋,车马无来踪。
日俸才百钱,盐齑犹不供。
夜榻覆龙具,晨炊熏马通。
出门欲贷乞,羞汗难为容。
安得一扁舟,浮家乘兴东。
江山此深隐,终老为田翁。
春秧二顿苗,秋获期百锺。
稚子课樵汲,壮妻兼织舂。
行歌沧浪清,卧快柴桑风。
神明养内观,忧患无旁攻。
有客闻此言,诮余何不衷。
兹行果勇决,谁揽冥冥鸿。
安知禄籍间,去就如樊笼。
微尚良自信,所悲君不同。
壮年时的发际忽然变得苍苍白白,华美的年华如今也到了尽头。身为客人,心中难以安宁,更何况是在京城的尘嚣之中。因病而厌倦饮酒,疲惫的筋骨不再交游应酬。闲暇之际,税务压在老屋上,车马的踪影都不见了。每日的工资只有一百文,连盐和咸菜都无法供给。夜晚的榻上覆盖着龙的器具,早晨煮饭的烟雾熏染着马匹。出门想借钱乞讨,羞愧的汗水难以掩盖容颜。希望能有一只小舟,随心所欲地向东漂流。这样江山隐秘的地方,最终可以安度老年,成为一位田翁。春天的秧苗二次播种,秋天的收获期望达到百石。幼儿学习砍柴和汲水,壮年妻子兼任织布和舂米。行歌在清澈的沧浪中,卧享柴桑的微风。神明养护内心的观察,忧患无外在的干扰。听到此言的客人,讥讽我为何不真诚。如今的行为果敢决绝,谁能把握这无边的鸿运。怎能知道官禄的浮沉,去留如同樊笼一般。微薄的名望自然要自信,所悲的是君子与我不同。
作者介绍
贺铸,字希白,号湘山,南宋著名词人,生于1170年,卒于1230年。他以词著称,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常体现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尤其擅长表现孤独与忧伤。
创作背景
《除夜叹》创作于除夕之际,表现了作者在岁末年初的感慨与思考。在繁华的京城生活中,贺铸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因而写下此诗,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对当下困境的反思。
《除夜叹》通过对壮年与老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贺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身处京城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壮发忽种种,华年今复穷”引入主题,表达了时光的无情与个人的失落。诗中多次提及生活的困境,例如“日俸才百钱,盐齑犹不供”,不仅反映了物质的匮乏,更揭示了精神上的孤寂。
接着,诗人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有一只小舟,随心漂流,最终归隐田园,成为“田翁”,享受宁静的农村生活。诗的最后,诗人直面社会和人生的无奈,感慨名望与理想的距离,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整首诗以一种忧伤的基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贺铸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与思想,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比如“日俸才百钱,盐齑犹不供”通过对比体现了生活的困窘;“安得一扁舟,浮家乘兴东”则用象征手法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贺铸通过描绘个人的困境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沉淀出一种深沉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除夜叹》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提到生活拮据,诗人每月的收入是多少?
A. 一百文
B. 五十文
C. 二百文
D. 三百文
诗人希望能拥有怎样的生活?
A. 官宦生活
B. 隐居田园
C. 迁居他乡
D. 游历四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除夜叹》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