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7:13
苍莽长江迥,纡回小涧幽。
势寻山脚转,声傍草根流。
暴雨沙汀涨,清风岸苇秋。
行行须到海,毋为曲湾留。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的壮丽和小涧的幽静。河水蜿蜒曲折,流向山脚,河流的声音伴随着草根而流动。暴雨后,沙滩被水淹没,而清风在秋天的岸边拂动芦苇。人们行走在路上,最终要到达大海,不要因曲折的湾流而停留。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自然景象与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哲思密切相关。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常常在诗词中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文化的传承。
作者介绍:冯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游历有关,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野涧》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长江的壮美与小涧的幽静。诗的开头以“苍莽长江迥”开篇,描绘出长江的浩瀚与曲折,给人以广阔而深远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纡回小涧幽”,引出小涧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势寻山脚转,声傍草根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与声音,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暴雨后的“沙汀涨”,与“清风岸苇秋”相映成趣,表现了自然界瞬息万变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两句“行行须到海,毋为曲湾留”则富有哲理,揭示了人生的追求与方向。尽管道路曲折,但最终的目标是到达大海,象征着理想与希望。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心灵上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声傍草根流”中将水流的声音拟人化,让读者感受到水的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应因小的曲折而停留。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江”在文中象征什么?
A. 历史
B. 生命的源泉
C. 时间的流逝
D. 财富的积累
“毋为曲湾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追求理想的坚定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时间的珍惜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对比与排比
B. 比喻与拟人
C. 夸张与反问
D. 叠词与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冯山的《野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野涧》更注重于动态的水流与人生的哲理,而《山居秋暝》则着重于静谧的山居生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